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壬寅立约后,朝野上下,一切如故,初未因外患而有所变革也。”结合所学判断, 此处的“约”是指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他(孙中山)进校以后,天天谈革命……常常谈起洪秀全,称为反清第一英雄,很可惜他没有成功。”(《兴中会革命史要》)孙中山崇拜洪秀全主要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
[? ]
A.将暴力斗争矛头直指满洲贵族统治
B.彻底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C.英勇抗击中外反动势力的剿杀
D.表达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在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下列各项最能表明清政府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朝廷”的是(?)
A.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B.支付高额赔款
C.规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外国进驻
D.拆除大沽到北京沿线炮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最能表明”才是本题的题眼,意思是“清政府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 清政府保证不准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最能表明“是工具”的特征,清政府是“胳膊肘子朝外拐”,关键在于一个“最”字,所以本题答案选择A. 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歌曲《松花江上》反映的史实是(? )
A.华中沦陷
B.华北沦陷
C.东北沦陷
D.华南沦陷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如下图是一幅驳斥清末“民智未开”观点的漫画。它试图传达的观念是(?)

政府与百姓(约1911年)
A.反满兴汉
B.官逼民反
C.政治民主
D.暴力革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清末“新政”骗局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应该理解为 “民智未开”背景是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期间。所谓“民智未开”实际上是用专制制度来统治人民,反对民主政治。用时间限定词排除A,用材料中驳斥观点一说可排除B、D。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点评:解答图片型历史试题关键是审读图片,明确图片反映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图片一般由图片、文字说明、标题三部分构成。图片是主体,直观的再现历史史实。标题是图片的眼睛,直接说明图片的主体。文字说明部分是对图片所反映历史史实的有效补充。但文字部分往往是解答问题的突破口,解答问题时要注意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实现与历史课本史实的有效链接,然后根据问题设计来解答。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