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北宋与契丹关系紧张
D.文化传播方式影响政府管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雕印”,说明当时雕版印刷术比较普及,由此可排除A;材料中“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可知当时宋朝政府并未对书籍出版业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以排除B;宋人“议论时政之言”,并不足以说明当时北宋与契丹的关系,C排除。由“大于朝廷不便”的信息,可知如当时“议论时政之言”广为流传的话,则对宋朝政府的统治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D符合题意。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一位科学家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的铭文:“他以神一般的力量,……第一个说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这位科学家应该是?
[? ]
A.伽利略
B.牛顿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国大哲学家康德·凯瑟琳曾在当代最有益且最具想象力的书中,做了如下的结论:“古代的中国,他们苦心经营,完成最完美的社会形态,犹如一个典型的模范社会……中国创造了为今日人们已知的,最高级的世界文明……中国的伟大吸引了我,使我感触良多……这个国家的伟人们,跟我们德人比起来,代表更高一层的文化水平……那些君子型的人物……代表一种非常高尚社会的典型。”
——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大系》
材料二 如果要问,中国既然不间断地致力于各种技艺和科学已有如此悠久的历史,为什么进步却微乎其微?这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人对祖先留传下的东西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崇敬心,认为一切古老的东西都尽善尽美;另一原因在于他们的语言的性质-语言是一切知识的第一要素。用文字表达思想本应是一种极其简单的手段,然而对于中国人来说,却是极端困难的事。每个词都由不同的字构成。在中国,学者就是识字最多的人,有的人直到老还写不好。
——伏尔泰《风俗论·上卷》
材料三 尽管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火药、纸、丝、印刷术和瓷器,但我们还不能认定中国人是一个工业上善于发明的民族。尽管他们在艺术上有创作的天才,发展他们自己的艺术形式,而且达到非其他民族、非任何时代所可比拟的完美境界。但在1912年以前,他们仍然满足于古代的经济方式,嘲笑那种可以增加效率、节省人力的政策。虽然他们是世上第一个使用煤炭作燃料的民族,虽然他们早于公元前122年即有小量的开采煤矿,但他们并没有发明什么机器来节省人力,以致至今仍有大部分的矿产资源未开采。虽然他们早知道如何制造玻璃,但他们却宁愿自西方输入这些东西。……在举止方面,中国比较喜欢彬彬有礼的传统规矩和学问,而不欣赏刺激的、变化的科学和财阀政治。中国在对世界所贡献出的许多伟大的文化中,对于物质技术生活的贡献最弱。
——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大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创造的“最高级的世界文明”主要包括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伏尔泰认为中国“进步却微乎其微”的原因是什么?请给出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人和西方人在看待先进文明的态度上的差异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完美社会形态,以“四大发明”为核心的先进科学技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以宗法制度维系的高尚文明礼仪。
(2)原因:中国人对中国古代文明的一种崇敬心和自我优 越感,因循守旧,中国语言文字比较复杂,不易掌握和表达思想。观点:中国“进步却微乎其微”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包括自然经济的阻碍,文化专制主义的推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阻力以及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低等。
(3)中国人喜欢固守传统的生产方式,因循守旧,习惯于从外国输入先进的东西,喜欢彬彬有礼的传统规矩和学问;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胜过对物质技术生活的追求。西方人喜欢创新,探索增加效率、节省人力的技术,习惯于独立生产,而不是完全从外国引入,非常欣赏刺激的、变化的科学和财阀政治,更看重对物质技术生活的追求。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6.徐光启《农政全书》共60卷,分l2门,其中,“救荒”一门篇幅几乎占全书的三分之一,这表明
A.当时农业落后
B.当时政府关心灾情
C.作者关心民间疾苦
D.农民起义频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围绕“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社会的影响”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四位中学生各自拟定如下小论文标题,其中比较恰当的是
A.造纸术——欧洲近代科学产生的基础
B.指南针——西方文明的引擎
C.火药——摧毁欧洲封建城堡的有力武器
D.印刷术——文艺复兴的根本动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欧洲近代科学产生的基础是伽利略的学说,排除A;指南针知识促进了西方的新航路开辟,而非“文明的引擎”,排除B;印刷术只是推动了文艺复兴的进展,而非根本动力,排除D。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