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82年8月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指出“美国政府无意侵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无意干涉中国的内政,也无意执行“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政策。美国政府理解并欣赏1979年中国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和1981年中国提出的九点方针中所表明的中国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这反映了(? )
A.台湾问题不再是中美关系中的主要制约因素
B.美国的态度有利于解决历史上殖民主义的遗留问题
C.坚持“一个中国”是中美发展关系的基本前提之一
D.“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用排除法,美方的态度恰好说明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的主要制约因素,排除A;台湾问题属于历史上国共内战而非殖民主义的遗留问题,排除B;D在材料中无从体现;“美国政府无意侵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无意干涉中国的内政,也无意执行“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政策。”表明美国认同“一个中国”,因此选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礼教始行,渊溯春秋,谁挚五常规伦理;儒风独树,麾开汉武,公凭三策正乾坤。”这幅楹联中的“公”是指(?)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材料中“挚五常规伦理”“儒风独树,麾开汉武”可知是董仲舒。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本题选B。
点评:关于西汉时期董仲舒创立的新儒学,着重会考查其学说如何适应了时代的需要。董仲舒为了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了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为了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0年的中国上海,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A.商人吴某乘坐有轨电车去谈生意
B.街上不少路人穿着中山装
C.《申报》上刊登武昌起义的消息
D.同盟会成员陈某用无线电话与总部联络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 ,? 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 swell 。”这一思想最早见于中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著作?这位学生应回答
A.Kong Qiu
B.Zhuang Zhou
C.Meng Ke
D.Xun Kuang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英文的含义是“谁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一名言最早出自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子,即寻况,答案选D,A B 两项项没有此主张,C孟子主张 “君舟民水”和“民贵君轻”。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董仲舒在答汉武帝的策问中指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材料反映出董仲舒(?)
A.一生都反对邪辟之说
B.认为政治与思想上的“大一统”是历史必然
C.有力地推动了法家思想的发展
D.独尊儒术,反对“尊儒尚法”“外儒内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准确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主要阐述了董仲舒的新儒学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结合法家、阴阳五行家思想,主张用思想大一统巩固政治大一统,符合汉武帝的统治需要,因此B符合题意。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