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唐高宗时,弘文馆直学士刘之、著作郎元万顷等翰林院待诏(官名),入禁中撰书,时奉诏草制,密令参决,参预机要;因常于皇宫北门进殿,故时称北门学士。由此可见,北门学士实际上
A.掌握中书省的最高职权
B.属于门下省的最高长官
C.成为尚书省的最高官员
D.分割了三省长官的权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弘文馆直学士”“著作郎”可知B、C两项的表述错误;题目中未涉及取代中书省职权的信息,故排除A项;由题目中的信息“奉诏草制,密令参决,参预机要”可知D项的表述正确,故本题应选D项。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西晋太康年间,文学家左思作《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书商们竞相刻版印刷,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这段表述有悖史实,这是因为西晋时期
A.都城不在洛阳
B.造纸术没有被发明
C.雕版印刷术没有被发明
D.赋这种形式没有诞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发明。雕版印刷术最早出现在唐朝,所以西晋时期不可能存在。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这有利于:
①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②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
③防止地方割据分裂
④维护国家的统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秦统一后,鉴于周朝分封制造成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因此废分封、行郡县,从而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进而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
点评:本题的要领在于理解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不世袭,官员只有俸禄没有封地;诸侯国的独立性很大,容易发展成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史料记载,公元1384年9月14~ 28日皇宫收到奏章1160件,共计3291件政务。“庶务丛集……?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于是
A.立左右丞相辅佐全国政务
B.建中朝参与军国要务
C.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D.由议政大臣会议共议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依据所学知识,1384年为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期,根据材料中政务繁多的情形,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故选C。A项是秦朝时期创立的三公九卿制;B是汉代设立中朝,以应对三公九卿组成的外朝;D是清朝时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是(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君主专制
D.禅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