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牛顿的研究方法被后人总结为
A.“演绎---归纳”法
B.“观察---总结”法
C.“推理---概括”法
D.“归纳---演绎”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材料:【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1938年,世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写了一封《给后代的信》:“我们的时代出现了不少天才人物,他们的发明创造本来可以使我们生活得更好。我们早已利用机器横渡海洋,也用了有可能使人类最终摆脱所有体力苦力的机械力量。我们学会了飞行,我们用电磁波在世界各个角落毫不费力互通讯息。但是,商品的生产和分配还完全是无组织的。每个人都生活在恐惧之中,生怕事业遭受悲惨的贫困,并且不同国家的人还不时互相残杀,这种悲惨景象使所有想到将来的人都感到恐怖和难受。”
材料二?我们中间的大多数人在感情上并不是中立的,但作为人类,我们必须记住,决不可用战争去解决这些争端……如果我们这样做出抉择,那么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幸福、知识和智慧的不断增进。难道我们由于忘不了我们的争吵,竟然要舍此而要选择死亡吗,作为人,我们要向人类呼吁:牢记住你们的人性,忘掉其他。
——《罗素一爱因斯坦宣言》(1955年)
回答:
(1)根据两则材料,概括爱因斯坦的主要观点。(5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爱因斯坦《给后代的信》以及《罗素一爱因斯坦宣言》发表的历史背景。(10分)
3、判断题 19世纪,西方宗教信仰的虔诚度降低。与这一趋势形成无关的科学家是(? )
A.牛顿
B.达尔文
C.爱因斯坦
D.伽利略
4、判断题 爱因斯坦是历史上继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在 1905年发表的五篇论文涉及了分子运动理论、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为日后诸多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奠定了基础,关于爱因斯坦孜孜不倦地探索科学的动机,以下组合最为可能的是
①财富②名声③好奇心④科学的美⑤研制原子弹⑥创造神话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⑥
D.②⑤
5、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9年9月27日,侯仁之几乎是踏着建国大典的鼓点返回北京。10月1日,侯仁之作为燕京大学的代表,出席了天安门广场的开国大典。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政治待遇,是新生的共和国对他的接纳和肯定。
——卞毓方《他们在历史的转折关头》
材料二: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和夫人蒋英,带着他们的孩子,搭乘“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船,踏上返回祖国的旅程。起航前,钱学森当着记者的面发誓,再也不踏上美国的土地。
——卞毓方《他们在历史的转折关头》
材料三:我们如果要逃跑,不是无路可走。可是,一个人在紧要关头,决定他何去何从的,也许是他最基本的情感。……我们不愿意逃跑,只是不愿意离去父母之邦,撇不开自家人。我国是国耻重重的弱国,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们不愿意。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学,爱祖国的语言。一句话,我们是中国的老百姓,,不愿做外国人。
——杨绛《我们仨》
(1)上述历史人物在中国历史的关键时刻的选择对新中国意义何在?(7分)
(2)上述历史人物在关键历史时刻的选择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怎样的人格魅力?(8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