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国民政府的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把教育部改成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的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这说明儒家(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概括、归纳,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主张的相关内容。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题干材料的核心意思是:梁启超认为孔子重视美术、戏曲演出、改良戏曲、音乐会等对教育的影响,即体现孔子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故,本题正确答案D。其余ABC三项尽管均属于孔子的思想主张,但不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不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主张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材料一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国家的现代化成为主要目标时,全体国民能够形成集团、协力组织、大规模地开展经济建设。……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
——王淑臣《韩国民族精神中的儒教精蕴》
材料三 日本传统文化能够承接外来文化的刺激及压力,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日本的儒家学派,即朱子学。在伦理道德方面,承认人的物质欲望和需要,但主张个人利益的目的与归宿在于社会公益,这显然与儒家在承认“富与贵是人之所俗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的前提下,最终强调“天下为公”之思想一脉相承。在政治思想方面,主张“天赋人权”理论,但主张民权服从国权,强调儒学一贯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保留‘忠君报国’之思想”。与此同时,保留儒家忠孝观念,使得日本近代化过程中,避免了东西方文化体系碰撞时人的原有价值观念体系崩溃、民族成员心灵分裂等一系列不良后果。近来年,日本经济界与学术界构筑了“日本式经营”的学说,其中列举的许多因素都具有儒家文化的特征。
——孙政《儒家文化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根据材料一,指出儒家思想对中国封建统治的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和三,概括儒学对韩国和日本近代化的影响。(8分)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历史作用的认识。(6分)
参考答案:
⑴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构成了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使封建政府关注百姓的生计。(6分)
⑵影响:儒学的集体意识和自强不息精神推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促进韩国经济的发展。(4分)协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民权服从国权;保留忠孝观念,避免原有价值体系崩溃引起社会思想混乱;把儒家思想应用于生产管理中。(4分)
⑶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对塑造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人类思想文明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遗产,对中国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另一方面,作为长时间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也带来了禁锢思想,压抑人性,封闭保守的消极影响。(6分)
本题解析:
(1)本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中的“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提取出“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提取出“构成了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提取出“ 使封建政府关注百姓的生计”
(2)此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二和三中抓关键词句,材料二中的“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材料三中的“主张个人利益的目的与归宿在于社会公益”“主张民权服从国权”,强调儒学一贯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保留‘忠君报国’之思想”。“保留儒家忠孝观念,使得日本近代化过程中,避免了东西方文化体系碰撞时人的原有价值观念体系崩溃、民族成员心灵分裂等一系列不良后果”,“构筑了“日本式经营”的学说,其中列举的许多因素都具有儒家文化的特征。”
(3)本小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可知,中国儒学对中国和世界其它地区和国家都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再联系教材中“儒家思想历史作用”的内容,概括作答。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孟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孔孟儒学·儒学的发展和作用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提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下列观点中,属于该思想流派的是( )
A.“兼相爱,交相利”
B.“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可知这体现的道家的思想。A项是墨家学派的思想,B项是道家学派的思想,C项是儒家荀子的思想,D项是儒家孟子的思想,所以本题答案选B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道家学派。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 ]
A.“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
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史》高频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