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夷”是对汉族以外民族的蔑称,而“洋”则体现了客观公正的评价。由“夷”到“洋”的态度反映了中国对西方认识的加深,故选A项。
点评: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出民主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以下材料:(16分)
材料一?李鸿章在派学生出洋的“应办事宜”中说:“考查中学西学,分别教导,将来出洋后,肄习西学,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宣讲圣谕广州,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圃于异学。”?
——陈旭麓
材料二?康有为“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请回答:
(1)材料一、二的观点各属于那一派别? 各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康有为思想的特点及原因?(6分)
(3)材料三的作者是谁?“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3分)
(4)请根据以上材料指出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3分)
参考答案:
(1)地主阶级的洋务派、资产阶级的维新派。“中体西用”、君主立宪制。(4分)
(2)特点:把西方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2分)
认识: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为了减少变法阻力。反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4分)
(3)陈独秀,民主和科学(答出“德先生”和“赛先生”也可给分)(3分)
(4)过程:从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到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外国的思想文化;(3分)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二“...考查中学西学,分别教导,将来出洋后,肄习西学,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的主要信息即可概括出各属于的派别?,结合所学即可说明各提出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即可分析康有为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结合所学即可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即可说明该观点认为两位先生从政治、思想方面救中国。再结合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即可判断出其作者。结合上述内容,即可判断出“两位先生”指的是“德先生”和“赛先生”。
(4)根据以上材料“李鸿章...肄习西学,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即可概括出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经历的发展历程。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把儒家学说中的“三世说”和西方进化论相结合,指出当时中国正处于升平盛世即君主立宪阶段。他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
B.为维新变法寻找历史依据
C.纠正传统儒学的不足
D.以儒学作为变法的指导思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19世纪末时中国仍然处于君主专制时期,落后的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以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以君主立宪的方案来改造中国,用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来论证“变”的合理性。康有为的思想特点是“中西”结合,所以可以排除ACD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从鸦片战争前后到期19世纪90年代,中国思想界的发展历程是
[? ]
A、中体西用——开眼看世界——维新变法
B、开眼看世界——维新变法——中体西用
C、开眼开世界——追求民主共和——维新变法
D、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维新变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清朝末年,曾有诗云:“西夷制器虽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这种观点反映了
A.中华文化影响深远
B.西方善于学习东方文化
C.清末士大夫盲目自大
D.“西学中源”证据充分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西夷制器虽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其背后反映出的是对西方科学技术的不屑一顾,这是典型的顽固派的主张,故此题应选C项。
点评:此题为材料型选择题。此类题目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解答材料解析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知识;第二,抓住关键词,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读懂材料是解答本题型的关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