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A.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1世纪初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析: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8号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自1986年7月1日起施行。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分)天津“贻来牟”是中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该公司的发展几乎浓缩了中国近现代企业发展的整个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朱其昂于光绪四年(1878)在天津紫竹林村创办“贻来牟”火磨制粉厂,开天津机磨面粉之先河
材料二:朱清斋在意租界创办了天津第一家机制面粉厂——寿星面粉公司。由于资金不足,他与日商三井洋行谈判合作,改名为寿星制粉株式会社。由于处处受日本人挟制,朱清斋异常气愤,但敢怒不敢言,不久因精神错乱而病亡…
材料三:从1915年到1921年,寿星厂发展迅速,经营良好。日产量达4000袋,“桃”牌面粉成为天津名牌产品。1936年,公司年产量高达408万多袋。由于质量高、信誉好,“桃”牌面粉雄踞华北市场。
材料四:抗战结束后,由于战乱频仍,货源无法保证,寿星公司生产时断时续。其时寿星三厂内驻有国民党警察军队,强行占用库房并存入大量军用物资。该部队阎主任监守自盗,而后又放火灭迹,致使寿星三厂全部烧毁,寿星公司元气大伤。
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贻来牟”火磨制粉厂创办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二,说说在创办实业过程中,朱氏面粉厂遇到了哪些困难??(2分)?
(3)结合课本分析材料三中朱氏企业发展较好的原因。(4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课本分析寿星公司元气大伤的原因。(6分)
(5)从朱氏面粉厂的发展历程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3分)
参考答案:(1)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企业诞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 ①资金问题②外国资本主义的破坏。
(3)(1)中华民国颁布了一系列扶持农桑、奖励实业的政策,(2)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3)中国人民掀起的抵制洋货的爱国运动的有利时机。(4)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4)战乱频繁;官僚资本压制;国民政府的破坏。
(5)政局稳定,民族独立,制度保障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材料中给我们的时间点是“1878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企业诞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由于资金不足,他与日商三井洋行谈判合作,改名为寿星制粉株式会社”“由于处处受日本人挟制,朱清斋异常气愤,但敢怒不敢言”中可以看出在创办实业过程中,朱氏面粉厂遇到的困难:资金问题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破坏。
(3)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给我们的时间“从1915年到1921年”正是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是:中华民国颁布了一系列扶持农桑、奖励实业的政策;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中国人民掀起的抵制洋货的爱国运动的有利时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4)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分析概况能力。从材料“由于战乱频仍,货源无法保证”“寿星三厂内驻有国民党警察军队,强行占用库房并存入大量军用物资”“该部队阎主任监守自盗,而后又放火灭迹”可以概括出寿星公司元气大伤的原因。
(5)本题主要考察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从材料中反映朱氏企业艰难发展的历程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得出的启示:政局稳定,民族独立,制度保障。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洲除日本外,都属于发展中国家。亚洲的绝大多数国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独立的,独立初期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由政治独立发展到经济独立。······1955年,来自亚非29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第一次亚非会议,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内容包括经济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等部分。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材料二 二战后,亚洲经济得到发展。20世纪六十年代的日本是资本主义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七十年代新加坡、韩国是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是“七十年代的奇迹”;七十年代末的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开始迅速发展;八十年代,沙特阿拉伯由“骆驼加帐篷”的农牧业国家发展为“喷气机加计算机”的石油富国;印度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亚洲经济导论》
材料三 1991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韩国汉城通过了《韩城宣言》,正式确立该组织的宗旨与目标是: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贸易壁垒。
——《当代世界经济和政治》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亚非会议做出的重要决定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战给亚洲国家独立运动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洲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加坡、韩国出现“七十年代的奇迹”的共同原因。(5分)
(3)材料三表明亚洲各国的经济关系正在向什么趋势发展?(1分)
参考答案:(1)决定: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或写具体内容)(1分)
有利条件:①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势力削弱
②民族民主意识高涨
③社会主义力量壮大(共3分)
(2)特点:经济发展速度快;各国发展不平衡。(2分)
共同原因:(3分)
①抓住机遇(或吸收外国资本和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②根据国情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或不断进行产业的更新换代,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③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或发展外向型经济)
(3)趋势:区域集团化(或合作、依存、联合)(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09年福建文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国民议会。行政权委托给国王。司法权委托给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行驶之。每年缴纳直接税达三天工资以上者,被编入居住地国民自卫军的男子,享有选举权,即“积极公民”;而处于奴仆地位的、被提起公诉的、破产和不能清偿债务的以及其他不具备积极公民条件的人,则属于消极公民,无选举权。?
——摘编自法国《1791年宪法》
材料二?凡出生于法国并在法国有住所的男子而年满二十一岁者,……均有行驶法国公民权利的资格。立法权由普选产生的国民议会掌握。行政权由24人组成的执行会议行驶。大理院为最高审判机关。
请回答:
(1)在国家政治体制的设置上,材料一二体现了什么共同原则?该原则源于法国启蒙思想家的那部著作?
(2)指出两则材料在国家政体与公民权利规定上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二的相关规定。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1)原则:三权分立。著作:《论法的精神》。
(2)差异:材料一实行君主立宪制,材料二实行共和制;材料一将公民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以纳税额和社会地位限制公民选举权;材料二取消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之分,扩大享有选举权的公民范围。评价:共和制的确立和公民权利的扩大,有利于调动人民积极性,推动大革命的深入发展,具有反专制的进步意义;没有给妇女公民权,有其局限性。
本题解析:
回答第(1)问注意关键词“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归属。回答第(2)问注意“国王”“执行会议”“公民”。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对中国近代“抵制外货”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中国近代广大人民的共同心声
B.因具有排外性而不利于加入世界市场
C.中国近代史上曾多次出现“抵制外货”运动
D.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在近代中国外货的涌入直接打击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因此,抵制外货是爱国的行动。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