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共产党的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他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这对莫斯科来说存属异端邪说,但毛自行其是,将农民组织起来,建立了独立的军队和政府。”结合所学知识,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毛泽东脱离了第三国际的领导
②新的革命策略指的是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③新的革命策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情的结合
④新的革命策略没有遵守马克思主义优良传统
[? ]
A.②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太平天国运动的一些领导人在当时对近代经济制度已经有所认识。以下各项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 ]
A.“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B.“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有国库”
C.“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
D.“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近代历史上,北京的东交民巷曾被改名LegationStreet(使馆大街),台基厂街改名为RueMarcoPolo(马可·波罗路),崇文门内大街改名为克林德街等。这一现象出现于哪一事件后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蒋介石在1935年7月表示:“和平未至绝望时期,绝不放弃和平,牺牲未至最后关头,绝不轻言牺牲。”1937年7月又宣示:“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绝不求战。”导致蒋介石对日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失败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日本逐步扩大对华侵略战争
D.全民族抗战局面的推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反映了蒋介石对日本侵华的态度由1935年的不轻言开战到1937年的“准备应战”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蒋介石从“攘外必先安内”逐渐转向“抗日”,主要原因是1937年7月发生了七七事变,日军由局部侵华转变为全面侵华。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3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的民族运动自从五四运动才渐渐变成近代的民族运动——有组织的群众的反帝国主义与军阀的运动。
——《张太雷文集》
材料二?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五四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了”,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
——《中共党史资料选编》?
材料三 “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
——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
请回答:(1)据材料一回答,五四运动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3分)
(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影响的具体表现。(4分)
(3)材料三所说的“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 “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3分)
(2)知识分子倾向俄国和社会主义;走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4分)
(3)爱国主义情感。(2分)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4分)
本题解析:(1)材料一认为五四运动是一场“有组织的群众的反帝国主义与军阀的运动。”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2)该问考查对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五四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 知识分子开始倾向俄国和社会主义;知识分子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走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3)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是爱国主义,材料三所说的“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具体指的是爱国主义情感。第二小问实际上考查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