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中国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已经汇成了一个强大的革命”(摘自1853年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文中的“革命”指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义和团运动
D.十月革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注意题干的时间限制是1853年。马克思正确地指出了太平天国运动是19世纪中期中国社会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长期发展的结果,故答案选择A项。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义和团运动是在1898—1900发生的以北方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十月革命爆发于1917年,从时间上判断B、C、D项不正确。
点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1)从命题角度看因为涉及史实较多,对本部分考查多是历史的关键点或与现实有密切联系的史实;(2)从考查题型上看,多以选择题形式考查;(3)从考查内容上看,侧重于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进步所作的贡献。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国共合作统一战线逐步形成。根据国共两党协议,8月28日,国民政府

官布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
路军。右图是八路军(第十八集团军)所佩用的胸章。
该胸章佩用的时间应该是公元?
A.1938年
B.1939年
C.1940年
D.1941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审题:图中“民国二十九年”。民国元年为1912年,由此推算:1940-1912+1=29。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孙中山先生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生,逆之者亡。这个世界潮流就是人类社会由专制主义制度向民主政治迈进的必然趋势。中外仁人志士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不懈的斗争,请就专制与民主两种制度,回答下列问题:
(1)专制主义制度在古代中国得以长期存在的社会原因。你如何看待它?
(2)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偿试吸取了近代西方的哪些政治文明成果?
(3)现代中国的民主建设成就有哪些?有哪些因素影响我国民主政治的完善?
参考答案:(1)原因:小农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是专制主义集权体制的经济基础;宗法等级观念和儒家思想为专制主义提供理论支持;封建政府不断采取政治措施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是其政治原因;中国古代长期缺乏外部的力量冲击专制主义体制是外因。
如何看待:积极:在封建社会前期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消极:政治上,专制集权必然导致政治腐败,激化社会矛盾;经济上,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中国在近代社会的落后;思想文化上,不利于中国科技创新和文化的进步。
(2)维新派:兴民权,设议院、制订宪法,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革命派:主权在民、民主共和、依法治国、分权制衡、责任内阁制、政党政治等。
(3)民主建设成就:人民代表制度、政治协商和多党合作、民族区域自治三大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和法制建设不断完善。
影响因素:经济上,长期的计划经济模式导致与市场经济伴生的自由、平等、法制的思想缺乏;政治上,建国初照搬苏联政治体制不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思想上,宗法观念和专制主义思想在民众中有市场;建国后的极左思想和右倾思想也不利于民主政治的完善。
本题解析:(1)专制主义制度在中国长期存在的原因在于小农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宗法等级观念的存在,封建政府不断采取政治措施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中国古代长期缺乏外部的力量冲击专制主义体制。评价应从两方面展开。
(2)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偿试主要是维新派和革命派,注意他们在吸取西方政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做出的努力。
(3)现代中国的民主建设成就有人民代表制度、政治协商和多党合作、民族区域自治三大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和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影响因素从多角度进行回答,展开论述。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8分)
材料一:

材料二:拼死厮杀的战场已经是沧海桑田,苦难的伤口也只在隐隐作痛。当我们用一个民族的诚意铸剑为犁的时候,一衣带水的邻国却在往伤口上撒盐。近年来,日本政府在各种场合拒不承认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甚至以咄咄逼人的态势挑起中日矛盾:靖国神社、教科书上、钓鱼岛、潜在的核武器……昨日的侵略与今日的扩张,让我们久久不能遗忘和释怀。?——引自天涯论坛
(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分)
(2)图2场景的出现对中国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4分)
(3)两场战争,结局截然相反。你认为造成图1这种场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4)两场战争,结局截然相反。你认为造成图2这种场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5)当德国总理勃兰特的惊天一跪,德国在世界人民赢得了尊重,全德国人民站了起来。尤其是法国,与德国更是“相逢一笑泯恩仇”。然而如今的日本依然无法正视历史,中日关系渐行渐远。阅读材料二,作为中国人你有何感受?如果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角度,你想对日本政府说些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图l: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图2:抗日战争中国胜利,日本投降。(2分)
(2)抗日战争中国的胜利,是中国人民100多来年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它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4分)
(3)主要原因:图l: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避战求和,不敢依靠人民群众;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国势强盛,对华战争蓄谋已久。(4分)
(4)图2:中国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全民族抗战。日本发动的是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互相支持。(4分)
(5)对日本侵略者的凶恶残暴表示无比愤怒;落后就要挨打;(反思)要警惕日本右翼势力抬头;发奋图强,振兴中华(责任感、使命感);日本政府应正视历史;认真反思,以史为鉴。(4分)
本题解析:第(1)问中从图1“1894年4月日本马关”可以判断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从图2中“1945年9月、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现南京军区大礼堂)、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同盟国代表、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总司令何应钦”可以判断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是抗日战争中国胜利,日本投降。第(2)问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可从对中国的影响和对世界的影响两个方面分析。第(3)问关于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从主观(清政府)、客观(日本)、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与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外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支持日本入侵)等方面分析。第(4)问关于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主观(全民族统一抗战)、客观(日本发动的是侵略战争)、国际(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方面分析。第(4)问中第(1)问面对德国认罪、赎罪,而如今的日本依然无法正视历史,更多的感受是愤慨;第(2)小问属于开放性试题,注意答题角度可从日本必须反思、中国必须自强来分析。
点评:关于历史上的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1)相同点:①都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都是为了解决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而发动的对外战争;②都以征服中国为最终目的;③两次战争中日本都对中国人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旅顺大屠杀和南京大屠杀等);④都进行了残酷的经济掠夺。(2)不同点:①从背景上,前者发生在19世纪末,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时期;后者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时期。②从战争的时间和规模上看,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远远大于甲午战争,甲午战争的时间不到一年,侵犯地区多在沿海和辽东半岛、澎湖列岛一带;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前后长达15年之久,战火燃烧大半个中国,给中国带来的灾难更为严重。③前者日本战胜了中国,勒索大量的财富,加强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力量,致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下降;后者中国胜利,日本无条件投降,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五四运动中,学生提出的斗争目标初步得以实现的是
①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③收回日租界 ④拒绝和约签字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和约签字等要求得到初步实现。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