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中“近代”的含义是
A.产生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
B.受外商企业的刺激
C.由私人投资兴办
D.引进了外国的先进生产技术和机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中“近代”的含义从经济角度来说,是指采用近代化机器进行生产。故正确答案为D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有关洋务运动的材料:
材料?鸦片战争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天朝上国”受尽屈辱,知道了厉害。太平天国起义加剧了清王朝的危机。统治者逐渐醒悟:也许“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启用汉族精英,学会与洋人打交道才能复兴。失败的战争、弱国的外交、军备的购买、工厂的筹建等等,把洋务领袖推向国门前沿和国际社会。他们是中国人中真正知道什么是世界、什么是列强和落后就要挨打的第一代,在鼎力于王朝免于崩溃的过程中.成为集政治上无可奈何和军事、外交、经济等移花接木地创新于一身的,为近代化奠基之巨擘。
——聂幼犁《建设民族复兴下的〈中国近代史〉》
自强运动(洋务运动)既然引进和发展了先进生产力,便会自然地融入世界文明的大潮,于是发展同世界各国交往并制成进行这种交往的工具——轮船、铁路、电信工具等自是必然趋向。应该承认,中国三十年的自强运动确实奠定了一个现代工业文明系统的初步基础,它同中国原先固有的物质文明系统必然形成矛盾和斗争。显然,这种新型的物质文明系统(哪怕是雏形),其文化影响绝不可能仅局限于器物层面——物态文化层,它将通过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根纽带,必然的向着制度文化层面、意识文化层面推进。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中)》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洋务运动的观点。
(要求:对此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和已有知识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示例: 我认同材料肯定洋务运动进步作用的观点。洋务运动是清统治者中有远见的精英阶层,面对内外交困所发起的自强运动,他们将学习西方的主张付诸实践,开办了中国最早的一批近代企业,引进了西方技术和思想,在军事、外交、经济、教育等方面,发起了一场学习西方运动。这场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学习西方也主要体现在器物方面,却是学习西方的第一步,同时改变了国人的观念,为以后往制度上学习西方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洋务运动作为一次自强运动,虽最终失败,但在冲破传统的观念束缚和引导中国的现代化历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本题解析: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重要的历史事件,虽然最终没有成功,起到自强、求富的目的,但是为中国的早期近代化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学生解答此题可以从洋务派创办的一大批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使用机器生产并对外国的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进行分析。当然,也可以从洋务派的消极方面进行分析,比如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所办的企业还是属于封建性质等。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兴办了大量的军事、民用企业。民用企业商品投放市场,对抵抗西方经济侵略产生了一定的作用。洋务运动运用西方科技兴建了一批近代军用、民用企业,但是并不能挽救没落的封建制度。洋务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活动、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 阅读图一和图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1)据图一回答:1958—1960年、1960—1961年,我国工业国民收入发展的趋势各是什么?并结合有关史实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二回答:1976—1987年我国工业国民收入发生了什么变化??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从图一、图二工业国民收入的发展变化的经验和教训中得到什么启示?
?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958—1960年间呈上升趋势。原因:①“一五”计划完成,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②大跃进运动直接推工业增长。
? 1960-1961年间是呈下降趋势。原因:①大跃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②党中央开始执行“八字方针”,对工业实行调整。
(2)1976—1987年间迅速增长。
(3)启示:应当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国民经济各部门必须协调发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下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 ]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