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语·晋语》有“宗庙之牺,为田亩之勤”的记载,意思是说原来作为宗庙祭祀品用的牛,如今变成田亩耕作的畜力。……春秋时期后期,人们取名命字,往往将“牛”与“耕”相连,如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司马犁,字子牛。
——引自林炳文著《中国古代史》上册
请回答:
⑴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对中国古代的生产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材料三?“吾里田地,上农夫一人止能治十亩,故田多者辄佃人种植而收其租。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故贫者赁田以耕,亦其势也。”
――-张履祥《补农书·总论》
(3)材料三反映了土地经营中怎样的趋势?这种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和影响是什么?
参考答案:
(1)说明春秋时期,牛耕得到推广。影响:使社会生产力提高,土地私有制确立。
(2)基本特点: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产业结构;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3)趋势:租佃关系日趋普遍。
原因:土地兼并造成了大量的大地主土地所有者和无地少地的农民。
影响:农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本题解析:
本题解题注意充分利用材料。材料一反映了牛耕;材料二反映了牛耕和畜牧业。材料三反映了租佃制,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材料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小农经济的停滞性
B.经济体制的稳定性
C.铁犁技术更新缓慢
D.欧洲经济后来居上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小农经济,材料反映了小农经济与欧洲的农业生产相比具有停滞不前的特点,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一方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中国古代农民向往的理想生活。这突出反映了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 ]
A.封闭保守?
B.精耕细作
C.领先世界?
D.艰难脆弱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开始使用铁器的年代目前尚无定论。考古发现最早的铁器属于春秋时代,其中多数发现于湖南省长沙地区。战国中期以后,出土的铁器遍及当时的七国地区,应用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农业、手工业部门中已占据主要地位……西汉时期,应用铁器的地域更为辽阔,器类、数量显著增加,质量又有提高。东汉时期铁器最终取代了青铜器。
材料二 《管子?轻重乙》曰:“一农之事必有一耜、一铫、一镰、一缛、一椎、一钰,然后成为农……一女必有一刀、一锥、一箴、一铢,然后成为女。”
材料三 《盐铁论?水旱》中说:“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的先进冶铁技术。
?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冶铁业与农业发展的相互关系。
?
参考答案:(1)
①战国时期,淬火工艺有所发展。
②汉代冶铁开始以煤炭做燃料。
③竖炉冶铁的鼓风设施由自然通风逐渐演进到人力皮囊鼓风,又发展到畜力鼓风,东汉初年出现水力鼓风装置--水排。
④南北朝时出现灌钢法。
(2)农业发展对铁农具的需求促进了冶铁业的发展,冶铁业的发展使铁农具的使用更加广泛,又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四时之间,亡日休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摘自(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1)根据材料一,归纳影响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不稳定的因素。(4分)
材料二?凡荒政十有二:一曰……;四曰发赈;五曰……;六曰出贷;七曰蠲(juan:免除)赋;八曰缓征;九曰……。
——擅自《大清会典》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代救灾、减灾的主要措施(不得摘抄原文)。(4分)
(3)综合上述内容,你认为中国古代能否从从根本上解决救灾问题?简要说明理由。(5分)
参考答案:
(1)因素:封建剥削重(赋税沉重);自然灾害;生活负担重;高利贷盘剥。(4分)
(2)开仓救济;发放贷款;减免赋税;免征徭役。(4分)
(3)表态:不能。(1分)理由;小农经济的落后性、脆弱性;统治阶级剥削本质没有改变;农耕文明下的生产力水平低下。(4分,只要答出两项即可得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