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近日,一位在中国的(20世纪上半期)美国游客给家人的信被发现,信中说:“您不用担心我,我们受到的保护很好,叛乱者肯定会胜利,大家都这样认为,因为所有的士兵都正在变成叛乱者。我很幸运能目睹一场真正的战争。”信中“真正的战争” 是指
[? ]
A.太平天国运动?
B.黄花岗起义?
C.武昌起义?
D.秋收起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12年清帝宣布退位时,南京临时政府曾这样承若:“清帝退位后尊号不变,民国政府待以外国君主之礼;清帝退位后暂居宫禁,侍卫人照常留用。”但1924年冯玉祥却利用武力强行将清帝溥仪赶出了故宫。胡适认为这是“民国史上的一件最不名誉的事”。胡适的这一态度说明了
A.胡适反封建精神的不彻底
B.胡适受西方契约精神的影响
C.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D.君主专制制度已经不符时宜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胡适认为这是“民国史上的一件最不名誉的事”是因冯玉祥利用武力强行将清帝赶出故宫,违背了当初的承诺,故B项正确;题干反映的历史现象并不能证明其在反封建上的“不彻底”,排除A项;C项无从体现;题干反映了历史现象是个人行为,并不能说明“不符时宜”,D项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天王府内的石舫。据史料记载,太平军入城刚一个月,敌人威胁尚未解除,就开始大兴土木,修建了金碧辉煌的天王府。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
A.大兴土木是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
B.太平天国政权性质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C.石舫成为太平天国政权革命性的象征
D.农民阶级无法克服自身的阶级局限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
A.中国不能单独决定关税税率
B.英国有权决定中国的关税税率
C.中国海关须由外国人管理
D.中国关税必须保持低税率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英商“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而在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中,则进一步分别规定为“中国日后欲将税例更变,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和“应与佛兰西会同议允后,方可酌改”,把外国的“议允”提到突出的地位。B不对,形式上英国应与中国商定;C不对,海关由外国人管理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D不对,关税税率降低不一定是主权遭到破坏;主权是国家在国际法上所固有的独立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权力,因此A符合。
点评:历史程度选择题的三种解析法。一、题眼突破法: 有些试题,题干除了程度副词,有个别字词给人印象很深或有加重语气的作用,将这些定语称为题眼并以此为切入口,对中心词(项)的实质进行挖掘,得出最佳选项的方法称为题眼突破法。二、陈述句判断法:一些选择题将题干与备选项进行组合,分别构成简单的陈述句,再对各句意思的完整性或思维特点进行判断的方法称为陈述句判断法。一般来说,用此法得出最佳选项的特征是:(1)符合语法结构,逻辑严密,语气自然;(2)读完句子最后一个字(词)时,该题思维自然结束,没有继续延伸、拓展并感到意思表达不完整。三、假设驳斥法: 程度选择题的最佳选项就教材内容而言应是无可驳斥的,一旦可以驳斥也就不能作为最佳选项了。对无法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判断的疑难题可先假设一选项为最佳选项,如果这一选项可作为另外历史事件或结论的答案,或者另外与此事有相似性质的历史事件并不符合该选项,则假设不成立。若选项中有否定词,去掉否定词后该选项符合题意,那么未去否定词前的答案并非最佳选项。这种先假设某选项为最佳选项再证明假设不成立的方法称为假设驳斥法。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图为外国在华铁路直接投资估计表,据此可知
国别
| 铁路
| 建筑年代
| 里程(公里)
| 投资估计(百万美元)
|
俄
| 中东铁路
| 1898-1903
| 1721
| 189.3
|
德
| 胶济铁路
| 1899-1904
| 446
| 15
|
法
| 滇越铁路
| 1903-1909
| 464
| 32
|
日
| 南满铁路
| 1899-1903
| 1105
| 49
|
英
| 广九铁路(英段)
| 1907
| 36
| 6.7
|
?
| 合计
| ?
| 3772
| 292
|
A.甲午战后外国加强了对华商品输出?
B.甲午战后外国对华铁路投资是为了巩固在华势力范围
C.甲午战后外国对华铁路投资是为了帮助中国发展经济
D.甲午战后外国侵华以修筑铁路为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外国在华直接投资铁路体现了甲午战后列强对华进行资本输出的方式之一,排除A项;列强对华进行资本输出是为了攫取更多的利益,属于帝国主义阶段的新的侵略要求,排除C项;甲午战后外国侵华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但是资本输出的方式还包括设厂、开矿、贷款等,政治上则瓜分中国,抢占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因此“外国侵华以修筑铁路为主”表述不妥,排除D项;甲午战后外国对华铁路投资有利于巩固并扩大在华势力范围,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