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8-08 14:00:2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明朝内阁制度的形成是在( )在位时期( ) A.明太祖 B.明神宗 C.明宣宗 D.明成祖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A项时期设立的是殿阁大学士,尚未发展成内阁制度;内阁是在明成祖时期成立的,故选D。BC项时期是在明成祖之后,早已经有了内阁制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内阁制。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占五十三人。” 材料二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惟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晋书·段灼传》 材料三 《傅畅自序》云:“时清定九品,以余为中正。余以祖考历代掌州乡之论,又兄宣年三十五立为州都,今余以年少复为此任,故至于上品。” ——《太平御览》 材料四 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贡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亲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誉录、对读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 ——《清史稿·选举志》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2分)西周为了维护政治稳定和权力的传接实行了什么制度?(2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傅畅为何能“至于上品”?(2分)与材料一中的选官制度有何共同特点?(2分) (3)综合材料一到材料四,分析材料四中选官制度有何变化?(8分)
参考答案: (1)主要依据:血缘(王族或贵族) 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 (2)原因:身为中正;门第高贵。 共同特点:依据血缘门第,垄断性。 (3)选官形式:由世袭、推举到考试; 选官标准:由血缘、门第到考试成绩(才学) 选官范围:不断扩大; 选官特点:由封闭、垄断到公平、开放。
本题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一“(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占五十三人”可知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选官的依据是血缘。第二问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只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难度较低。结合所学可知西周为了维护政治稳定和权力的传接实行了嫡长子继承制制度。 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以余为中正。余以祖考历代掌州乡之论,又兄宣年三十五立为州都,今余以年少复为此任,故至于上品”可以分析出傅畅是上品的原因:身为中正;门第高贵。第二问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结合第一问的回答可以看出两者选官的标准都看重门第,官场都被贵族垄断。 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一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重血缘,材料二三实行九品中正制,也是重血缘门第,而材料四则是实行分科考试,依据科举制选官。综合上述材料对于选官制的变化可以从选官形式、选官标准、选官范围和选官特点几个角度组织概括。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选官制·九品中正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选官制·科举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选官制·选官制演进的特点。
本题难度:困难
3、综合题 (10分)官僚制度是古代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支撑点,是古代中国极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即加予复核,这是对此项命令之再审查。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朝代
| 东晋
| 隋
| 唐
| 北宋
| 比例
| 4%
| 17.2%
| 24.5%
| 46.1%
| ——数据来源于何怀宏《选举社会》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实现君主“独制”而推行的地方行政体制。(2分)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唐朝政治制度的名称。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与秦朝相比,唐朝的宰相制度有何特点?(3分) (3)据材料一、二,说明官僚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中所起的作用。(2分) (4)官僚制度中极为重要的是选官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所反映的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有人认为这一变化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谈谈你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 (1)分封制。(1分)郡县制。(1分)。 (2)三省六部制(或三省制)。(1分)特点: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2分) (3)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1分)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1分) (4)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2分)破除了世家大族特权垄断(或寒门子弟入仕机会增加)。(1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题第一问由材料“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可知是西周时期,结合所学知识西周的地方体制是分封制,分封的诸侯对天子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拱卫王室但也拥有世袭统治权。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秦代的地方体制是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有利于君主实现“独制”的目的。 第(2)题第一问根据材料“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秦朝的宰相有左右二员,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由中书省负责草拟、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可知三省六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提高了办事效率。 第(3)题的解题关键是抓住材料的有效信息,由材料一“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可知秦朝实行郡县制,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由材料二“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即加予复核,这是对此项命令之再审查”可知三省各有分工,相互监督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第(4)题材料的时间(隋、唐、北宋)和寒门弟子在入仕群体中所占的比例逐渐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第(4)第二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寒门弟子比例的提高可以得出答案:科举制打破了世家贵族垄断官场的局面,并且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的方式,所以这一变化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西周和秦汉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和郡县制;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官僚制度·郡县制和三省六部制;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选官制·科举制。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吕思勉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十六讲》中说:“凡事大祖的子孙,他都有收恤他的义务;这许多人,也都有尊敬他的义务;那么,有了一个宗子,就把从始祖相传下来的人都团结不散,而且历久不敝了。”这段话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是 A.神权与王权结合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嫡长子继承制 D.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从材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宗法制的特点。所谓宗法制就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其特点有: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周王居于绝对的大宗地位。其中嫡长子继承制是其最大的特点。题干材料正体现了这一特点,所以应选C。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有关秦朝“朝议”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 A.成为皇帝决策的依据 B.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C.最终为秦始皇所破坏 D.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