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荀子在《君道》中说“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民不亲不爱,而求其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也。民不为己用,不为己死,而求兵之劲,城之固,不可得也。”由此我们可知荀子?
[? ]
A、有民本的思想
B、有朴素的唯物思想
C、主张性恶论
D、主张礼法并施
2、判断题 荀子认为:“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据此判断荀子?
[? ]
A.主张性恶反对性善?
B.主张礼法并用
C.强调实施严刑峻法?
D.提倡为政以德
3、选择题 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A.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B.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4、判断题 下列对孟子与荀子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都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
B.都主张礼法并用
C.都主张“性本善”
D.都主张“性恶论
5、判断题 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中国开始了人类精神的觉醒,提出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重大问题,并进行研究和回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以下一组材料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君”、“臣”关系的言论汇编: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伪《古文尚书?五子之歌》)“民为君之本。”?
——《谷梁传?桓公十四年》?
“以百姓心为心。”(《老子》第四十九章)“君之爱民,当如心之爱身也。”
——清唐甄《潜书?明鉴》
“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荀子?哀公》
“民乏财用,不亡何待?”
——《国语?楚语上》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孟子?梁惠王下》(执政者须)
“言必信,行必果。”?
——《荀子》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材料二 北京时间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隆重开幕。孔子的三千弟子手持竹简高声吟诵,《论语》中的经典名句响彻耳畔。“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朝闻道,夕死可矣”,“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礼之用,和为贵”……
——奥运官方网站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历史传统中的哪一理念?从材料一中概括出该理念的具体内容(不得摘抄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列举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儒家学派对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问题的主要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奥运会开幕式上,孔子三千弟子吟诵《论语》中的经典名句,体现了怎样的人文奥运理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两则材料中可得出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