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一个大国的真正崛起,最终要看其有没有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有没有一流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洋务运动在这方面的实践尝试主要体现在(?)
A.育人举措
B.求富举措
C.求强举措
D.外交举措
2、判断题 (12分) 物价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它与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国际局势等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
材料一?建国后至1978年前,我国的物价水平总体上是稳定的。在政府的指导下,若干工农业产品实行全省一价,某市大米价格0.139元/斤,粮食由政府统购统销20几年这价格几乎没变。
1992—1994年物价上涨幅度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高的,特别是食品类和服务项目的价格上涨最为明显。据当时的报纸记载,“人们像昏了头一样,见东西就买,既抢购保值商品,也抢购基本消费品,连滞销的也不放过”。
——白杨《改革开放30年我国物价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前我国物价水平总体上稳定的原因。(4分)1992—1994年我国物价为什么会大幅上涨?(6分)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政府干预物价的认识。(2分)
3、判断题 创办于1907年的宁波”正大火柴厂“,百年内两度宣布倒闭。1913年后,该厂由在日本逗留多年,经办过多种行业,商业经验丰富的徐蕙生开办,逐步走上正轨。以下对”正大火柴厂“走上正轨的客观条件分析正确的是
[? ]
A.清政府采取了发展民族工业的政策
B.宁波已取代广州成为对外贸易中心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徐蕙生本人有丰富的商业经营经验
4、判断题 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确定“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的方针。这有利于
[? ]
A.经济危机的缓和
B.美国在华经济势力的增长
C.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
5、判断题 民国学者萧一山称,晚晴革新运动大约可以分作三个时期,即“海防时期”、“洋务时期”和“维新时期”。以下对这三个时期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海防时期”是接受新知识的发轫,代表人物有魏源等
B.“洋务时期”是革新事业的启幕,但重在练兵制器之说
C.“维新时期”注重政治和法律的学习,主张君主立宪制
D.三者都作了普遍的宣传,并启悟国人认识到改革之必要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