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根据这一认识,可能会对15世纪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哪些重大事件评价较高
①新航路开辟②早期殖民扩张③工业革命④第二次工业革命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说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开始发现“世界”,这个“世界”较恰当的含义应是
A.地域辽阔的世界
B.连成一体的世界
C.丰富多彩的世界
D.生机勃勃的世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新航路的发现、文艺复兴被称为“世界”和“人”的发现。所谓“世界的发现”是指新航路开辟前,人类各地处于相对彼此隔绝的状态,而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逐步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列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厂出现?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③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确立?④自由资本主义兴盛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②不是资本主义世界的,③是政治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影响是
A.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一、二产业
B.推动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C.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D.促成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以重工业为核心的工业体系,第三次工业革命使得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比重大大提高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东西方文明的转型与冲突,引起了社会的巨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经过春秋战国的演变,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成型。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明走向衰落,到近代出现了工业文明。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经济模式的演进过程。(3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国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的基本特征。(6分)
【材料二】? 1500—1763年,欧洲突飞猛进,迅速上升到世界经济首位。这一时期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后来,欧洲发明了蒸汽机,并因此牵动了工业革命。又经过几百年的对外战争,欧洲作为世界创业者,得到大部分利益而损害了其他地区,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00一1763年间欧洲经济迅速增长的因素有哪些?(5分)依据材料指
出此后欧洲在政治、经济领域产生的重大变化。(4分)
【材料三】?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
——李维清编《上海乡土志》
(4)根据材料,概括上海在社会生活方面向近代转型的主要表现。(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1)过程:由渔猎采集文明到农耕文明再到工业文明。(3分)
(2)基本特征:政治上,君主专制日益强化达到顶峰,封建统治渐趋衰落;
经济上,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思想上,以理学为主体的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6分)
(3)因素: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打击了封建势力。(5分)?变化:政治上,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自由民主政体形成;经济上,工业革命的兴起与扩展。(4分)?
(4)表现:出现西式建筑;近代邮电事业发展;外来宗教的传播;西餐、西式服装成为时尚。(4分) 原因:上海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口岸,较早受西方文明的冲击;(2分)近代的生产方式产生较早,带动生活方式的变化;(2分)近代科学技术的传入;地处沿海地区,易受西方风尚的影响。(2分。或有其它要点,只要言之有理可得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