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009年是陈独秀先生诞辰130周年,安庆市某中学为举办此次周年活动收集了下列一系列资料。其中能够入选的是(?)
A.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B.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建立新文学
C.写出《孔乙己》等文章,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D.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2、判断题 中国某一时期的刊物频繁地出现“曙光”“新社会”“进步青年”“救国”“自由”“平民教育”等词汇。这些刊物最有可能出现于
[? ]
A.维新运动时期
B.新文化运动时期
C.新中国成立初期
D.改革开放时期
3、判断题 ? 晚清一位人士曾大声疾呼:“何以立国?曰富。何以制夷?曰强。何以致富强?曰在治人。人不自治,治之以法。”对材料中“治之以法”最恰当的理解是:
[? ]
A.推翻君主政体
B.废除不平等条约
C.改革科举制度
D.变革政治制度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时期的外交官员,几乎都被愤怒的青年学生殴打过。1919年,外交总长曹汝霖家被烧,驻日公使章宗祥被打;1921年总长郭泰祺处理中日纠纷,被北京学生殴打;1928年外交部长王正廷处理济南惨案,家被毁,1931年处理“九一八”事件被学生打得头破血流,随同人员蔡元培、顾维钧都一起被殴。
材料二 “在这排日声中,我敢坚决的向中国青年进个忠告,就是日本人是很有值得我们效法之处的……我们应该看现代兴国史,现代的新国的历史。”
——鲁迅《“日本研究”之外》
材料三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外交上却不能接受这条成语,因为国家是不能任其破碎的。在外交上也不可能指望百分百的成功,如果你要达到百分百的成功,而对方也这样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外交,因为这样就无法达成协议……自五四以来,‘人民外交’的口号已成为非常时髦的口号,群众组织起来大游行或组成代表团对中国的外交施加压力,常常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顾维钧回忆录》
(1)结合当时历史背景和三则材料,分析造成材料一外交官员普遍被打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指出鲁迅对外交官员被打的态度,他认为国人应该做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评价材料三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题 两期连载,初步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即历史论(唯物史观)、经济论(政治经济学)和政策论(科学社会主义),并指出这三部分是不可分割的,而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络起来。”“该文”是
[? ]
A、《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B、《新民主主义论》
C、《共产党宣言》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