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
B.明太祖废丞相、设内阁,分割相权
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和运用知识能力。古代君主害怕丞相权力利过大危及自己的统治,常常采取消弱或者分散相权来加强皇权。A说法错误,西汉是实行内外朝制度来限制相权,诸侯王势力扩大不能威胁相权。B中说法错误,明太祖废丞相,没有设立内阁。D说法错误,皇帝在明代就被废除了,不存在皇权与相权矛盾。故本题选择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如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 军机处内景
请回答:
⑴图一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什么政治制度?(2分)图二体现的政治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1分)
⑵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明初中央行政部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反映出统治集团内部哪一对矛盾的激化?(1分)
⑶图四中的机构是由哪个皇帝设立?(1分)该机构的设立有什么影响?(2分)
⑷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4分)
参考答案:
⑴秦朝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分)?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分工明确(1分)
⑵废丞相权分六部,皇权进一步加强。(2分)皇权和相权的矛盾。(1分)?
⑶雍正(1分)?君主专制达到顶峰。(2分)
⑷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和完善:君权不断被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中央集权加强,地方的自主权利日益减少。(4分)
本题解析:第(1)问考查秦代的中央机构,依据图示和教材内容不难看出答案。第(2)问考查明代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冲突,从图中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而没有再经过宰相这一环节,就可得出丞相制度被废除,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这一结论,这表明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最终得到了解决。第(3)问只要从图片中获取军机处的有效信息便可对照教材找出答案。第(4)问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概括再结合教材所学可以得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集权加强,地方的自主权利日益减少。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历程,就内容而言难度较低,在平时学习中要对此项内容按朝代去做纵向的比较,从而找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特点,同时要注意把古代中国文明与古希腊文明进行对比,理解中西文明之间的差异。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3分)政治制度的变化是社会变迁的重要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周灭商后,控制的地域西起今甘肃东部,东达海滨,北起今辽宁,南达长江。有的学者认为,由于技术性的因素,西周的中央政府不能有效地统治整个国家。在平定了一次严重的叛乱后,西周王室进行了大规模的“封藩建卫”:西周的统治者把统治的权力、权威和责任委任给属国,属国反过来效忠中央政府并向中央政府纳贡,提供军事支持。
——据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美]杰里··齐格勒著《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等资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与西周推行分封制有关的重要因素。(4分)
灭六国后,针对地方政治制度问题,秦王朝曾有重要的辩论。多数大臣赞成恢复分封制,而李斯却提出了不同意见:
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2)结合材料,分析秦始皇和李斯决定推行郡县制度的历史依据。(2分)与分封制相比,该制度具有鲜明的特点。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2分)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地方自治的呼声在社会上骤然兴起。
材料三?康有为在1902年指出,欧美、日本等国强盛的原因在于实行地方自治,……中国所以“败弱”,原因在于“官代民治”,因此救中国之道,“听地方自治而已”。
某留日学生则认为,“地方自治制最完全者,其实业必最隆起,其国力必最强盛。地方自治制与实业要有密接之关系”,“吾民族欲自发达其实业……非亟亟趋向于地方自治之规模而进行不可”。
——据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马小泉《晚清新式绅商的公民意识与政治参与》等资料整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以上两人对地方自治问题论述的不同角度,并概括由此反映的时代背景。(5分)
参考答案:
(1)西周疆域辽阔,交通、通讯等技术条件落后;(2分)通过分封诸侯,建立藩屏拱卫王室,维护统治。(2分)
(2)历史依据: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混战不休。(2分)
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2分)
(3)角度:康有为:地方自治是强国之道,立国之本。(1分)
留日学生:地方自治是发展民族工商实业、增强经济实力的重要保证。(1分)
背景:19世纪末,中国民族危机严重;(1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主张变法强国,实业救国。(2分)
本题解析:(1)根据题干“控制的地域西起今甘肃东部,东达海滨,北起今辽宁,南达长江”,说明西周疆域辽阔。“由于技术性的因素,西周的中央政府不能有效地统治整个国家”,说明交通和通讯技术落后。“大规模的‘封藩建卫’,属国…效忠中央政府并向中央政府纳贡,提供军事支持”反映出分封诸侯,建立藩屏拱卫王室,维护统治的目的。
(2)根据题干“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反映出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混战不休。因而实行郡县制。分封制下的诸侯国有很大的独立性,有世袭统治权,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因而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就在于,郡县制实现了中央集权,长官有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3)角度:康有为认为“欧美、日本等国强盛的原因在于实行地方自治”,因此救中国之道,“听地方自治而已”,因而得出地方自治是强国之道,立国之本。留学生认为 “ 地方自治制与实业要有密接之关系”,“吾民族欲自发达其实业……非亟亟趋向于地方自治之规模而进行不可”即强调地方自治是发展民族工商实业、增强经济实力的重要保证。
背景:题干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地方自治的呼声在社会上骤然兴起。”根据时间思考其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瓜分狂潮,《辛丑条约》签订,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此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呼吁实业救国,维新变法运动兴起。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提到:“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 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其中“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代之而建立的制度是
[?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制?
D.行省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中安在线曾报道,安徽潜山斥资600万建“皖公巨像”(下图),将皖公作为安徽的“开山鼻祖”。据《安庆府志》记载:“大夫皖伯,周之贤者也,是以得封于皖。”对其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安徽建省始于周朝皖国? B、潜山是古代徽文化的中心地带 C、在宗法制下皖公属小宗? D、安徽境内在周朝曾出现过皖国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不能体现出安徽建省始于周朝皖国,而且这种说法也不符合史实,因为我国的行省制始于元朝,故排除A;材料也不能体现出B,故排除B;宗法制下,小宗和大宗是相对的,所以C错误;由“大夫皖伯,周之贤者也,是以得封于皖”可知D对。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