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为经典物理学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是
A.牛顿
B.笛卡儿
C.爱因斯坦
D.莱布尼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依据教材知识直接选择。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又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华阳国志》)这是对哪一水利工程的评价
A.都江堰
B.郑国渠
C.隋大运河
D.会通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蜀沃野千里”,这是关键信息,可知此水利工程在四川,我们很容易就想到是都江堰。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从甲午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图就是在此时期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它的创办者是

A.陈启沅
B.方举赞
C.张謇
D.周学熙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所学史实可知,A. 陈启沅创办继昌隆机器缫丝厂,故不符合题意;B. 方举赞,1866年铁匠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虹口创办发昌机器厂,故不符合题目要求;C. 张謇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创办大生纱厂;D. 周学熙,创办开滦矿务局、启新洋灰公司、华新纺织公司、耀华玻璃公司的创办人。故此题应选C项。
考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点评:关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要把握好其原因和影响。原因:《马关条约》刺激列强竞相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清政府为了拓宽税源,放宽民间办厂限制;中国人民掀起收回利权的斗争。影响:中国出现了一个实业救国的高潮,代表企业家有张謇、荣宗敬、荣德生;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先后掀起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两极格局解体的标志是
A.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B.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C.苏联的解体
D.德国的分裂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1955,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从此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极成。故A项不正确;1991年底,俄罗斯等11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这样,苏联不复存在,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故答案选择C项。
考点:本题考查两极格局解体的标志。
点评:关于两极格局,除了考查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忆外,更多是更多是用新情境、新材料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如(2012全国大纲卷,23)冷战期间,美苏两大阵营不断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6年后,华沙条约组织于1955年宣告成立。促使华约成立的直接原因是
A.第一次柏林危机? B.两个德国分立
C.联邦德国加入北约? D.共产党情报局成立
考查二战后美苏冷战的影响。1954年10月23日,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签订了《巴黎协定》,吸收联邦德国加入西欧联盟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政府曾照会23个欧洲国家和美国政府,要求他们不要批准《巴黎协定》,并建议召开欧洲集体安全会议,讨论“防止德国军国主义再起”等问题,并缔结《欧洲集体安全条约》,但遭西方国家的拒绝。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建立。故答案选择C项。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这直接源自
A.交通和通信工具的不断革新
B.各国的生产和销售连为一体
C.世界市场的日益扩大
D.世界各种文明的交流更为密切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再现知识和调动知识的能力,需要把握题干的要求“直接”原因进行选择。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是推动世界联系日益密切的直接原因,故选A项。
考点:经济全球化
点评:新航路的开辟启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工业革命产生的强大动力使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二战”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速度明显加快,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