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当《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朝官员董宗远上奏反对,他说:“国威自此拟矣,国脉自此伤矣。乱民自此生心矣,边境自此多事矣。”他反对签约的出发点是
A.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B.维护清朝民族利益
C.维护国家独立自主
D.学习西方技术
2、判断题 词汇出现的频率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下列词汇最有可能出现在1912年中国各报刊上的有
A.民国、孙文、共和
B.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
C.军阀、实业救国、陈独秀
D.革命、中国共产党、抗日
3、判断题 与南昌起义相比,秋收起义开始使用工农革命军的旗号,这表明(? )
A.中国革命的对象发生了变化
B.中国革命的方式发生了改变
C.中国革命的策略发生了变化
D.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发生了变化
4、判断题 “六月壬子,上御紫光阁升座,各国使臣暨翻译等九人入觐见,上温语慰问。”各国使臣觐见的依据是
[?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5、判断题 20世纪初,一份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在作乱以反满”。文中“维新党”的实践活动是
[? ]
A.领导太平天国运动
B.倡导戊戌变法
C.领导义和团运动
D.领导辛亥革命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