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图片能反映唐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 ]
A

B

C

D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

[? ]
A、播种方式的变革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D、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著名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一书中指出: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但是由于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使这一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种种不利因素”包含( )
①政治体制 ②科技没有突破传统科技的藩篱(或没有形成近代科技)
③理学的束缚?④小农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政治体制是指北宋时期加强中央集权导致的过度专制影响了北宋的发展程度;北宋的科技仍然属于传统科技,没有产生近代科学也影响到了经济发展;理学过分压制人民的基本物质欲求而强调封建伦理道德和统治秩序,导致对国家发展不利;小农经济的存在和占统治地位对于经济发展也极为不利,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图是中国各历史时期天然植被被破坏过程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A.我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趋势
B.安史之乱后东北和西南的开发加快
C.天然植被破坏使农耕区域不断扩大
D.农耕文明从黄河流域逐渐扩展到全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天然植被在全国范围内被破坏,反映了农耕区域的扩大,逐渐扩展到全国,故选D。A项材料未体现;B项反映的只是唐朝一个朝代;C项说法本身错误,植被破坏并不代表农耕区域扩大。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7世纪四十年代,东西方先后有两位君主死于极端:1644年4月25日,明朝崇祯皇帝自缢于北京禁苑煤山。1649年1月30日,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断头台。而两位君主死后其民族的走向却是天壤之别。在那以后,西方的崛起与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我们看到: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学习历史我们就要以史为鉴,切身感悟历史给我们的启迪,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两位君主生活的东西方在经济领域虽有相似之处,但也出现了巨大的差异,指出这种“相似”和“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位君主死后,……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请以中国、英国为例概括这种失衡在政治上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年代以后中西都出现了启蒙思想,但其本质和影响却大不相同。试说明这种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上所述,从文明史观的视角看“西方的崛起与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相似”: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差异”:自然经济依然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奠定了基础。?
(2)中国政治“专制化”:清设军机处,皇权专制得到强化;英国政治“民主化”:英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国王的权力受议会限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3)中国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实质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没有引起中国社会的变革;西方启蒙运动是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启蒙思想成为后来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4)西方成功实现了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明清时期中国依然处于农耕文明阶段。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