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授时历》其名称取意于“敬授民时”可知①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农业科技的特色 ②统治者重视天文历法是 “重农”政策的体现正确,从“授时历》,与今天世界通用的公历格里高利历基本相同”可知④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领先世界,③中国古代很早重视科学理论的研究说法错误。所以本题答案选C,A、B、D中都有③,所以不选。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中国古代城市逐渐发展,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回答13、14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材料中的“二元性”体现在( )
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
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傩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题干时间“宋元以后”,可排除C项;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文化世俗化倾向”和“高雅文化倾向”,可排除B、D两项,因为话本和小说、元曲和傩戏都体现了文化的世俗性,但不能体现高雅文化的倾向;而风俗画体现了“文化世俗化倾向”,文人画则体现了“高雅文化倾向”,因此本题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书画、文学。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材料对所学知识的综合理解能力,了解中国古代书画及文学的各自特点,引导学生平时多注意对细节知识的把握与认识。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一改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这反映出
A.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B.社会生活决定文学内容
C.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改变
D.社会阶层地位变动频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工商业市镇和市民阶层兴起,商人地位提高,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反映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A符合题意。材料侧重于强调文学作品中商人形象的变化,未体现关于社会生活变化的信息,排除B;由于统治者仍“重农抑商”,占统治地位的仍是重义轻利的理学,排除C;社会阶层地位变动频繁与商人形象的变化这一主题无关,排除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点·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文化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
A.活字印刷术
B.造纸术
C.指南针
D.火药与火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学生掌握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时间:造纸术是东汉蔡伦改进的,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毕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