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45年7月英国举行大选,被视为反法西斯战争英雄的在任首相丘吉尔及其所在的保守党惨败,工党获胜组阁。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反法西斯战争已经接近最后胜利
B.工党提出了实行社会福利等改革纲领
C.人们担心丘吉尔强烈反苏导致战争再起
D.英国大国地位的衰落引起选民强烈不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若选A,则是“过河拆桥、卸磨杀驴”;若选C,则不符合二战期间丘吉尔主张联苏的实际;由于二战,英国只是经济实力衰落,大国地位并没有衰落,D排除;B项是关于民众利益和民心向背的重要措施,这也是保守党惨败而工党获胜的主要原因。
【考点定位】必修二·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福利国家”政策(社会保障制度)。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世界贸易额缩减近2/3,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缩减了36%,大量的谷物烂在地里,大批的牲畜被活埋或杀死,牛奶和咖啡被倒进河流或大海。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受中东石油危机等影响,美国经济陷入困境。从1973年12月持续到1975年5月,GDP下降了5.7%,工业生产下降了15.1%……1974年消费物价上涨11.49%,1975年上涨11%。
——摘自韩德强《世界经济危机史简述》
材料三:1973年底,为了稳定美元,美国政府实行新经济政策,宣布停止以美元兑换黄金,同时对进口商品加征10%的附加税,试图迫使其他国家的货币升值,美元实行贬值,减少美国国际收支的逆差。于是,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欧共体国家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汇率,内部实行固定汇率制,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
材料四:面对严重的经济问题,货币学派主张控制货币发行量,反对用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赤字的手段来对付经济衰退和扩大就业,反对国家过多干预经济。供给学派认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在于扩大供给,主张通过减税刺激人们的投资和工作的积极性,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加强市场机制的作用。发达国家采用了这两个学派的观点,对经济运行机制进行调整。
——摘自吉尔德的《财富与贫困》和弗里德曼《货币数量论——重新表述》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二战后为避免发生像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那样大的经济波动,发达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经济危机所反映的现象与材料一相比有什么不同?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发达国家为解决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作了哪些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上述各阶段经济政策的调整及其成效中,你认为政府应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问题:贸易紧缩,生产下降,商品滞销。措施:《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采取了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政策;实行“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对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借鉴吸收;发展第三产业。
(2)不同:通货膨胀与生产下降并存。原因:用国家力量调节经济,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福利政策,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日本、西欧的崛起,美国实力相对削弱,美元的中心地位开始动摇;受中东石油的影响。
(3)采用了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理论,对经济运行机制进行调整;政府推行减少财政支出;降低税率;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售部分国有企业。
(4)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加强宏观调控,以推进社会经济的持续、良性发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突破这一思想藩篱的历史事件有(?)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邓小平“南方谈话”?
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④罗斯福新政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罗斯福新政也吸取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些有益的东西。故②④两项符合题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解决农民土地使用权问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则完全排斥市场经济,二者均与材料不符。
点评: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分水岭。这一年邓小平南巡谈话,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明确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这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罗斯福新政是罗斯福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核心是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以下是某同学对罗斯福新政部分重大举措历史作用的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
| 举措
| 作用
|
金融政策
| 美元贬值,提高关税
| A.争夺国际市场,保护本国市场
|
工业政策
| 要求企业遵守公平竞争法规
| B.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
农业政策
| 减少耕地面积,压缩产量
| C.降低农产品价格,压缩需求
|
社会政策
| 举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 D.刺激生产和投资,增加就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和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经济危机期间大量产品积压,物价下跌,农场主无利可图,于是停产。为了恢复生产,就必须提高农产品价格,因此减少耕地面积,压缩产量的作用不是降低而是提高农产品价格。因此C表述错误,其他几项符合史实。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影响力增强,一些亚洲国家独立后在经济上实行 “社会主义”,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工业体系。其中有 [? ] A、马来西亚 B、印度 C、新加坡 D、泰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