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中世纪欧洲成立的宗教裁判所,又叫“异端”裁判所,存在了500多年之久,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若曾被判为“异端”活活烧死了,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曾被罗马教法廷判为终身监禁,后获释客死异乡。对以上史实的正确理解是
A.宗教裁判所专门迫害非天主教徒
B.宗教裁判所是天主教会为控制人们思想而设立的
C.宗教裁判所严重阻碍了欧洲科学文化的发展
D.宗教裁判所制造了许多冤案,是一个非法组织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商君书·第三》载:“主好辩,不求其实。说者得意,则民舍农从事于谈说,此贫国弱兵之教也”。此话论述的根本目的是
A.重农抑商
B.力行耕战
C.思想统一
D.控制文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商靹虽死,秦法未亡”主要是因为
A.变法彻底
B.赢得民心
C.与时俱进
D.仁义致远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进行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明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侯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人折勒,不放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续资治通鉴》
材料二 知大名府韩琦言:“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农,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今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
——《宋史·食货志》
材料三 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和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
——《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材料四 王安石不应算做是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使用大、中、小地主代表以及革新派、守旧派等概念,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当时的客观史实,应该分为官户、乡村上户和坊郭上户(北宋文献中的概念)三个阶层。从出身看,变法派与反变法派分子同属官户……客观上,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冗”问题,但从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分配,将权力收归中央,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应予基本否定。
——《王安石变法简论》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中的规定或“建言”的目的。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制度规定的历史背景。
?
(3)材料三、四研究王安石变法,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
? ?
参考答案:(1)材料一,规范租佃关系,抵制地主对佃户的人身约束;协调租佃纠纷,维持生产的正常进行。材料二,保护自耕农,抵制兼并,增加国家收入。
(2)历史背景:租佃契约关系普遍化,自耕农仍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土地兼并加剧,政府根据社会变化在政策上进行调整。
(3)方法:阶级(阶段)分析、一分为二。结论:材料一,基本肯定;材料二,基本否定。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北魏于公元439年能够重新统一北方的根本原因
是
A.拓跋珪等统治者实行改革,北魏实力强大
B.前秦瓦解
C.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D.客观上其它政权的弱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