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同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相比,主要不同是
①政党竞争 ②多党合作 ③三权分立 ④政治协商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德国的希特拉(注:希特勒)先生一烧书,中国和日本的论者们都比之于秦始皇。然而秦始皇实在冤枉得很,他的吃亏是在二世而亡,一班帮闲们都替新主子去讲他的坏话了。不错,秦始皇烧过书,烧书是为了统一思想。但他没有烧掉农书和医书;他收罗了许多别国的“客卿”,并不专重“秦的思想”,倒是博采各种思想的。
——鲁迅《华德焚书异同论》
(1)材料一中鲁迅先生对秦始皇的“焚书”政策有何评价?(2分)你是如何看待“焚书”政策的?(2分)
材料二?唐太宗李世民说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里“夷”主要指我国少数民族)
(2)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华夷”观?(1分)这一观念在当时有何积极影响?(2分)
材料三?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即1683年)十二月初一日,施琅往福建省……会议台湾去留。众以留恐无益,弃虞有害,各议不一。施琅遂决意主留。题疏日:“台湾地方,北连吴会,南接粤桥,延袤数千,山川峻峭,港道迂回,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臣奉征讨,亲历其地,备见野沃土膏,……一切日用之需,无所不有……此地原为红毛聚处,无时不在涎贪,亦乘势以图。……勿断断乎不可弃……”圣祖览(施)琅疏,下部议。议“台湾古为盛天府、万年州、天兴州。今改为台湾府,辖三县。”……遂收入版图,设置学官教化,永为海外文物富饶之邦矣。
——江日升《台湾外纪》卷1O
(3)材料三中康熙帝对“台湾弃留”问题作出了什么决策?(1分)这一决策有何影响?(2分)
(4)我们应该用哪些标准来评价中国古代的著名帝王?(3分)
参考答案:(13分)(1)鲁迅认为焚书是为了统一思想,而且“秦的思想”是博采众长的。(2分)
焚书的实质是加强思想文化专制。它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但也摧残了文化,不利于思想学术的自由交流。(2分)
(2)观念:民族和睦相处,华夷一体。(1分)
影响: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民族交流和融合);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盛。(2分)
(3)设立台湾府(1分)。影响: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了台湾的发展。(2分)
(4)我们应该用哪些标准来评价中国古代的著名帝王?(3分)
是否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否推动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否推动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进步。(每点1分,共3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1)题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评价历史事件。解题的关键是要学会用辩证的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事件。第(2)题主要是考查分析历史事件影响的能力,关键是要理解题目是考查唐太宗观念对当时民族关系的影响。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康熙帝在台湾设府管辖及组织开发意义的再认再现。第(4)题是对评价历史人物方法的考查,要从顺应历史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
点评:秦朝希望通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的方式来巩固自己的统治,但是二世而亡,实践表明愚民政策并不能有效地维护自己的统治;唐代的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推动了我国的民族融合,巩固了大一统的多民族的国家;清代的措施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古代王朝的措施要从推动社会的发展和是否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等角度进行分析评价。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世纪初清政府面临两难选择:不改必亡,改则助亡!体现“改则助亡”的历史事件是
A.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B.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
C.宣布“铁路国有”
D.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清政府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虽然主观目的是抵制革命、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但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清统治集团的分崩离析,促进了革命形势的成熟。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图所示漫画《梅开三度》反映了

A.世界多极化格局基本确立
B.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
C.大国结盟成为国际交往的发展趋势
D.外交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稳定的政治环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小题1:儒家学说里包含着朴素的民本思想,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等著名的观点,这两段话是哪两位思想家最早提出的?(2分)
小题2:自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以来,直到西汉武帝统治时期才确立其正统地位。当时,董仲舒提出了什么建议?(1分)这个建议为什么被汉武帝采纳?(2分)最终动摇封建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历史事件是什么?(1分)
小题3:宋明时期儒学有了怎样的新发展?(1分)其核心思想是什么?(1分)
小题4:明末清初出现了三位思想家,他们在政治上的共同主张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孟子、荀子。(2分)
小题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董仲舒的新儒学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2分)新文化运动。(1分)
小题3:儒学发展为理学。(1分)核心是“仁”。(1分)
小题4: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儒家思想,第一问是儒家孟子和荀子的言论,第二问是汉武帝时期接受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因为可以维护封建统治所以被采用,在1915年中的新文化运动中被动摇其历史地位,在宋明时期发展为理学核心是仁、理,在明末清初出现的思想家的政治主张是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本题考查儒家思想在历史上的变化,难度适中。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