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郑文融《郑氏规范》介绍,大地主郑氏家族的条规规定:“佃人用货折租”。这主要说明?
[?]
A.封建家规比较苛刻?
B.重农抑制商思想浓厚
C.封建地租剥削多样化?
D.土地兼并现象比较频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因‘丝绸之利日扩’……‘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
A.反映了汉代“市”的出现与规范
B.反映了唐代“草市”的兴盛与发展
C.反映了宋代“市”的发展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D.反映了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的繁荣景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明朝政府多次在全国丈量土地,登记每块土地的面积、地形、四至及田主姓名,编制图册,史称“鱼鳞图册”。明朝政府编制“鱼鳞图册”的主要目的是
[? ]
A.便于限制土地兼并?
B.便于分配土地
C.便于征收赋税?
D.便于奖励垦荒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中国大历史》一书有许多精彩论断。如:“淝水之战后,拓跋珪成立北魏政权,这一新兴王朝,利用作战所俘虏的人口,拓展农业基础;并解除胡汉豪族的威权,直接向农户征税,扭转后汉以来地方割据的趋势,而逐渐推广其统治权,开启了中国长期分裂后再统一的契机”。根据材料判断,该书作者研究中国历史发展的角度主要是
A.朝代更替
B.经济政策
C.民族矛盾
D.中央集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材料的意思为“北魏通过利用俘虏发展农业并直接征税,于是加强了中央集权,使中国再度走向统一”,题中“农业”、“征税”的关键词属于经济政策的内容,也就是说明了中国能再度统一的原因。所以选B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 “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从中国的近代屈辱到现代崛起的艰难历程中得出的基本结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夷货非衣食所急。绝之则内外隔而相构之恤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
? 材料二:中国内地风气尚未尽开,资本又不充裕,试问舍世界各国经济互助,有何别法?互助之道无他,即合各国之利病共同,视线一致者,集一银公司,棉铁为主要……凡有一地一矿一事视为可经营者……详确其预算,等差其年度,支配其用数,程序其设施,检核其成绩,而又势以平等资本,公开昭布其条件,而互输产品保公司之利,以不犯土地尊主国之权。如是十五年小效,三十年大效,可以预言。
——《张季子九录·实业录》卷七
? 材料三: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闽东南)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同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样,是我国对外经济联系的桥梁,进出口的重要基地。它要把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引进来,加以吸收、消化、创新,向内地转移,推动科技进步;要筛选、移植国外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经营管理方式,为全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摸索经验;要把沿海生产的“洋货”向内地销售,繁荣国内市场,满足人民需要;尤为重要的是,必须面向世界,发展出口贸易,开拓国际市场,为增加我国的外汇收入多做贡献。?
——《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1985 年1 月31 日)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对外方面的主张有什么不同?各出于何种考虑?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与材料二的主张看似相同,但有着本质上的差异。这一本质差异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反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具有怎样的特点?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海浦东开发是中国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而早在 20 世纪初中华民族不少仁人志士就提出了开发浦东的最初设想。开发浦东的美好设想在20 世纪初难以实现,而在20 世纪末却喜获成功,造成不同命运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材料一主张闭关锁国。阻止外国入侵,防止内外勾结。材料二主张在维护中国主权的条件下,积极引进外资。为民族工业的发展,解决资本短缺问题。
(2)材料二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材料三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3)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4)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发展艰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特别是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为浦东的实践创新提供了可靠的精神财富和支柱。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