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李贽反对“存天理,灭人欲”,主张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 ]
A.李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B.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传统道德观念受到冲击
C.封建专制统治走向衰落
D.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思想已经产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0分)儒家思想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对中华民族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新儒家”、“儒学复兴”、“孔子学院”等现代、当代文化现象的出现,又反映了儒学的因时之变与应世之用。阅读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图,漫画《思想家的话语》: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指出人物A、B、C分别是谁? (3分)
材料二?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人本主义之精神等全部构成了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
——黄仁宇《大历史》?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时期儒学的“扩展”与“延长”的具体表现是什么?(3分)
材料三?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日: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日: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3)、材料三反映了明末清初哪位思想家的政治观点?这种观点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
材料四: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它就是这么一本语录。
——央视教育频道《百家讲坛》:于丹《论语心得》
(4)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热人们众说纷纭,2500年前的思想是否还适用于21世纪的今天?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2分)
参考答案:(1)A、B、C分别是孟子、荀子和孔子。(3分)
(2)将道家、法家、阴阳家的思想融合儒家学说之中。(1分)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宣扬大一统思想。(2分)
(3)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2分)
(4)(言之成理即可):适用:中国传统文化是几千年积淀的文化瑰宝,岁月虽变,人性相通。当今社会物欲横流,道德危机,文明冲突,而中国文化中的和谐、仁、义、礼、智、信等理念可拯救之。
不适用: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的反映,时代在发展,一味倡导传统文化,束缚人们思想,保守、守旧不思进取。(2分)
本题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仁、礼、为政以德等;孟子主张仁政,提出了民贵君轻的观点;荀子在继承儒家仁政思想同时,又吸收了法家思想,主张礼法并施。因此答案为:A、B、C分别是孟子、荀子和孔子。(2)儒学扩展是指董仲舒吸收道家、阴阳家、法家思想创立了新儒学。延长指的是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思想领域大一统等观点被汉武帝采用,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3)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可以判断,这是黄宗羲的主张,内容是反对君主专制。(4)此类问题没有确切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试的重点。春秋时期创立,战国时期发展,但是尚未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汉以后成为主流,后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此外,其它各家思想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顾炎武《日知录·廉耻》
材料二 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
——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
材料三 理学之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请回答:
(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中国思想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政治背景:官僚腐败;政治暴虐(或朝政混乱)。
(2)表象:风俗。功能:提高士人修养;净化社会风气;安定政治秩序;确立伦理道德。
(3)取舍: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学。理由:孔孟之道为儒学之根本。
(4)学风:经世致用(或崇实致用)。时代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李贽的“离经叛道”主要体现在
A.反对君主专制
B.反对迷信孔子思想
C.主张工商皆本
D.主张物质第一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李贽以孔孟传统儒学的“异端”而自居,对封建的男尊女卑、假道学、社会腐败、贪官污吏,大加痛斥批判,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在文学方面,李贽提出“童心说”,主张创作要“绝假还真”,抒发己见。李贽最痛恨维护封建礼教的假道学和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卫道士、伪君子。李贽对统治阶级所极力推崇的孔孟之学也大加鞭挞。李贽否认儒家的正统地位,否定孔孟学说是“道冠古今”的“万世至论”,认为不能将其当做教条而随便套用。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朱易安在《汉学研究中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一文中说:“反思我们的研究便会发现,对于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体系,我们并没有好好地梳理;传统文化的研究往往缺乏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脱离了社会现实的研究,本质上是丢弃了传统文化最根本的精神。”朱易安所说的“最根本的精神”是指
A.天人合一学说
B.经世致用学说
C.知行合一学说
D.格物致知学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朱易安认为“传统文化的研究往往缺乏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脱离了社会现实的研究,本质上是丢弃了传统文化最根本的精神。”因此,他所说的“最根本的精神”指的是关注社会现实的经世致用学说。故选B。
考点:经世致用学说
点评:中国古代倡导经世致用的思想家是顾炎武。还可以考查顾炎武的思想:
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