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分析1912~1922年《民国初年纺织业发展情况表》,从中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
A.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特别是纺织业得到了发展
B.南京国民政府颁布法令促进了纺织业发展
C.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工业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D.继昌隆缫丝厂是这一时期民族企业的骄傲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50年春夏之际,全国的市场萧条,私营工商业经营困难,部分工商业关闭,造成新的失业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
A.长期战争使经济处于总崩溃的状况?
B.“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C.政府向私营工商业发起的“四路进兵”?
D.政府对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确定“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的方针。这有利于
[? ]
A.经济危机的缓和
B.美国在华经济势力的增长
C.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近代史上,新旧人才培养模式并举的局面出现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开始创办新式学堂,培养出一部分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但清政府的教育政策并未因此改变,所以出现新旧人才培养模式并举的局面。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吾以为李鸿章所以不能为非常之英雄者。李鸿章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当此十九世纪竞争进化之世,而惟弥缝补苴,偷一时之安,不务扩养国民实力,置其国于威德完盛之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遂乃自足……非不尽瘁,庸有济乎?……李鸿章晚年之著著失败,皆由于是。……固不能为李鸿章一人咎也。而况乎其所遭遇,又并其所志而不能尽行哉?吾故曰:敬李之才,惜李之识,而悲李之遇也。
材料二 虽然,天下人云者,常人居其千百,而非常人不得其一,以常人而论非常人,鸟见其可?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语曰:盖棺论定。吾见有盖棺后数十年数百年,而论犹未定者矣。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论人者将鸟从而鉴之。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梁启超《李鸿章传》
(1)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作者“敬李之才,惜李之识,而悲李之遇”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人们对历史人物评价的相关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兴办洋务运动,开启近代化实践进程;恪守封建政体,单纯学习西方器物;洋务运动破产,“自强”未强,“求富”不富,屡屡被迫代表清政府签汀丧权辱国条约,遭国人唾骂。
(2)评价者的政治立场、生活经验、知识基础、个人好恶等;时代特定的思维水平和思维方式;现实政治的需要;新材料的发现和解密;新的史学研究方法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