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以下是1933-1935美国出口统计表,导致美国出口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1933-1935年美国出口统计表(百万美元)
A.“以工代赈”的推行
B.美元货币贬值的刺激
C.农产品价格的降低
D.自由主义政策的推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项说的是社会保障措施,与出口无关;B项措施的实行,有利于美国商品的大量的出口;C项农产品价格在经济危机解决的过程中得到一定的提高;D项说法错误,自由资本主义在罗斯福新政后退出了历史舞台。
考点: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点评:罗斯福新政是罗斯福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核心是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在新政中,率先建立和恢复银行信贷体系,恢复人们对银行的信心,从而为其他各项工作的进行奠定了基础。调整工业生产,调节农业生产,建立社会保障措施等一系列的措施的实行恢复了经济的运行。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以下对这段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关节点
B.折射出全体国人要求变革的社会思潮
C.救国是当时多个新兴力量的共识
D.反映了中国追求近代化途径的多样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救亡图存的探索。材料中的康有为、孙中山和张謇都属于资产阶级,分别是维新派、革命派和实业派,他们采用各种手段发展资本主义以救国,所以CD说法正确,选择的时间是在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的时候,故A正确;这只能显示资产阶级各阶层要求变革,不能代表全体国人,所以B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和汉武帝有关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昭君出塞是汉元帝时期,与汉武帝无关,可排除A。西汉建元三年,汉武帝下诏招募出使西域的使臣,张骞应征,历时13年于元朔三年回到长安,C可排除。根据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传》中的记载:汉武帝元封二年,滇王尝羌降于汉,汉“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而“汉委奴国王”金印是东汉光武帝赐给日本倭奴国的,D可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费正清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因为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均衡
C.社会环境没有根本改变
D.军阀割据混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是指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获得了快速发展,出现了一个短暂的黄金期,但随着一战的结束,帝国主义重新回到中国市场民族工业的发展又快速地下滑,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根本改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始终要遭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答案选C,A B D三项只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的特点和不能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
考点: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点评: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的掌握。高考试题重在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以下发展阶段的考察: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60-70年代﹚;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一战期间﹚;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衰落﹙抗日战争以后﹚。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图是1980年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它反映出(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D.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题干给出了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我们不能仅从这么一份执照就断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换句话说,这么一份执照并不等同于普遍现象,A和B错误。D项所述现象和题干无关,答案为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解答此题主要注意就事论事,切忌以偏概全,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