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属于罗马”这句话主要反映了希腊罗马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古代希腊,罗马在人类历史上最主要的贡献在于留给后人的是
A航海与建筑? B民主与法律? C自由与强权? D殖民与征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雅典民主制为后世提供了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了民主运作的新方式,对后世影响深远;罗马法为后世资本主义国家制定法律制度提供了蓝本。故选B。其它各项明显不符题意。
点评:古希腊特别是雅典的民主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现在的一些民主的原则,来源于希腊,比如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罗马法中的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等对现在影响深远。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武帝时,在中央设立太学,地方设立郡(国)县学,以后历代都依例设立。太学里博士(教师)与博士弟子(学生),是享受国家俸禄的公职人员。在太学,教学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定期考棱,学生成绩优秀者可以直接进入仕途。教学形式有教师讲授和学生之间次第相传等。唐时官学稳定发展,玄宗“敕天下昙乡贡,举人不由国子及郡、县学者,勿举送”,规定凡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必须经过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的学习。宋朝地方学校一般均有学田,作为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这一制度为后来元、明、清三朝所长期沿用。明洪武八年太祖“诏天下立社学”。《松江府志》记载:“国朝洪武八年三月,奉礼部符,仰府州县每五十家设社学一所,延有学行秀才教训军民子弟,……于是本府两县城市乡村皆设社学。”儿童进入社学,先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然后学习经、史、历、算等知识。同时也须兼读《御制大诰》、明朝律令以及习冠、婚、丧、祭之礼。洪武十五年颁禁例,不准生员参与国家政治,议论朝政得失。
——摘编自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中世纪的欧洲,随着城市的发展,经济与社会结构的变化引发社会对大批专业人员的需求,同时教会也需要补充教职人员,使得培养训练专业人员的教学机构——大学得以兴起,而每所大学都是模仿意大利波伦亚大学和巴黎大学中的一个建立起来的。以波伦亚大学为蓝本的大学,学生们自己组成社团。他们雇佣教师、支付教师薪水,如果教师玩忽职守或教学效果不佳,学生们可以予以罚款或解除其教职。以巴黎大学为样本的大学,学校由教师组成社团管理。它包括四种教职人员:艺术、神学、法律和医学。中世纪大学的经济收入有三种渠道,一是依靠学生的学费,其次是依靠教会的圣俸为生,最后是依靠世俗权力机构发给的薪水,不同的经济来源背后有着不同的责任。学生进入大学后,要花四年时间研究基础文科,即学习拉丁文法和修辞学,掌握逻辑规则。如果通过考试就可获得学士学位。要获得硕士学位,通常要花三四年时间研究教学、自然科学和哲学,还要阅读和评论标准的古典作品,尤其是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学位课程强调抽象分析,若要获得博士学位,则要接受更专门的训练。
——摘编自周谷平、张雁《中国古代太学与欧洲中世纪大学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中国官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成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古代中国官学教育相比,中世纪西方大学教育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世纪西方大学教育的历史影响。(13分)
参考答案:
(1)特点: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完整的教育体系;长期以儒家思想为主要教学内容;经费国家保障;目的主要是培养后备官员:官学受到国家严格控制管理.服务于专制集权体制,政治性强。(8分)
成因:大一统政治格局的建立与发展;历代政府把教育作为强化统治的重要手段;儒学文化正统与主流地位的确立与巩固。(4分)
(2)不同:培养目标不同,以培养高级专业人才为主;经费来源多元化;教学内容比较全面;建立了较完整的学位制度;学校管理自主性强。(答出其中四点得8分)
影响:对西方近代科学兴起、理性精神养成和文艺复兴等创造了条件;为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培养了各式人才;为近现代大学教育树立了蓝本。(5分)
本题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的关键信息概括:“汉武帝时,在中央设立太学,地方设立郡(国)县学;“教学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宋朝地方学校一般均有学田,作为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明代“不准生员参与国家政治,议论朝政得失”。第二小问从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等角度分析原因。
(2)该问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从培养目标、经费来源、教学内容、学位制度、学校管理等方面比较中世纪西方大学教育与古代中国官学教育的不同之处。第二小问可以从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科技进步和思想解放等角度概括中世纪西方大学教育的历史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古代某学者对孔子思想做过这样评价:“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该学者的观点是
A.孔子思想微不足道不可轻信
B.孔子思想是真理但应适时变易
C.不应该以孔子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
D.孔子思想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强调了古代学者认为孔子的儒家思想是古往今来最成熟、最完善的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不能更改,故D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A表述错误不合题意,B C两项表述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点评:本题给我们的启示是如何正确对待儒家思想,这在一定的层面上也是在考查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因为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在大力倡导复兴国学的今天,如何正确对待儒家学说成为我们不可不认真对待的现实问题。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深圳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它曾创造了我国改革史的多个“第一”。“炒鱿鱼”、打破“铁饭碗”就是其中的代表。“铁饭碗”形成于? ( )
A.三大改造完成以后
B.“大跃进”运动发起时
C.建国初土地改革时
D.改革开放的初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这一题是对我国经济体制变化的考查。所谓“铁饭碗”,实际上是计划经济体制存在时的表现,而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建立是在三大改造完成以后的1956年底。所以“铁饭碗”形成的时间为A。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83年国庆节前夕,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中学题词“三个面向”。“三个面向”的实质是

A.教育的发展是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B.教育的发展要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C.通过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促进教育的发展
D.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邓小平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现代化、世界、未来”,实质是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