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领导和参与辛亥革命的力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是作为原来的统治者的士绅阶层,第二是以反 对满族统治为宗旨的汉族民族主义者,第三是以推行现代民主共和为己任的革命者。相对而言,第三部分即立志推进民主共和的力量是最弱的。但组建新政权的任务却恰恰落在了这最弱的一部分力量的肩上。”之所以如此的主要原因是(? )
A.辛亥革命后实现了主要政治力量的大联合
B.反对专制实行共和成为辛亥革命的旗帜
C.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国内具有重大影响力
D.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压倒了反满的民族革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错误,因为辛亥革命后革命营垒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攻击革命党人,没有实现联合。C项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国内的影响力没有当时立宪派的影响力大。D民族革命在当时就是指推翻满清政府,并不是指反满。故选B,辛亥革命以三民主义为指导。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军曾经克复仁安羌,救出英军七千多人。其中的“仁安羌”位于
[? ]
A.缅甸
B.老挝
C.越南
D.泰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杨虎城通电》部分内容
材料一:东北沦亡。时有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淞沪协定”屈辱于前,“塘沽、何梅协定”继之于后,凡属国人,无不痛心。
材料二: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保其安全,促其反省。
请回答:
(1)张、杨是何时发动“西安事变”的?(2分)
(2)材料一列数了哪些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事件?(3分)
(3)根据材料一,指出国民政府对日妥协退让的结果。(3分)
(4)材料二中“介公”指谁?张杨“诤谏”的目的是什么?张杨“诤谏”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1)1936年12月(2分)
(2)九一八事变 、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3分)
(3)东北沦亡、日军占领上海 、华北成为日本的殖民地(3分)
(4)蒋介石。逼蒋抗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6分)
本题解析:本题以西安事变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民族抗战前日本侵华史实的掌握情况,难度比较低,熟悉教材基本知识即可解决。(1)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又称“双十二事变”;(2)材料一中“东北沦亡”、“淞沪协定”和“塘沽、何梅协定”分别对应:九一八事变 、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3)结合事变不难回答出国民政府对日妥协,一二八事变退让的直接后果是国土大片沦丧,大片土地沦于日本人之手,助长了日本人更大的侵略野心;(4)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的根本原因是日本步步紧逼侵略中国,中日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
点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的军事政变,在中共中央号召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有助于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形成全面抗战的局面,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说:“华盛顿会议给中国造成一种新局面,就是历来各帝国主义者的互竞侵略,变为协同的侵略。”这一认识使中国共产党(?)
A.揭示了华盛顿会议的侵略本质
B.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
C.明确了反封建必须与反帝相结合
D.提出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革命纲领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注意把握住题中的“这一认识”指的是什么,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华盛顿会议使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由互竞侵略变为协同侵略;故A、B都是中共的“这一认识”,依据所学知识,认识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中共二大制定了最低革命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长江中游的城市首次被开辟通商口岸是在
[? ]
A.《南京条约》中
B.《天津条约》中
C.《北京条约》中
D.《马关条约》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