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对下图所示重大新闻事件,日本多数民众的反应最有可能是

[? ]
A.反对中美关系的缓和
B.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
C.呼吁政府改善中日关系
D.支持政府既往对华政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它与欧盟的主要区别在于
A.促进了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
B.构建了一个地区国家安全共同体
C.加强了区域性经济合作
D.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该题考查上海合作组织与欧盟的不同点,是2010年安徽高考题。本人认为答案值得商榷,设问应该为——“欧盟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区别是”,否则语言逻辑不通,因为上海合作组织没有实现促进地区政治一体化,而欧盟促进了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在A项前面加“没有”或“是否”亦可)另外,提倡政治“互信、协作”有促进政治一体化的倾向。BCD都是共同点。
点评:比较型选择题。此类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或把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放在一起,通过分析、归纳、比较,找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解答比较型选择题,一是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注意题干考查的角度,看题干是考查两者的区别,还是考查两者的联系,或是二者兼有;二是把题支和题干进行比较,看题支本身是否表述错误,题支是否满足题干考查的要求,只有本身是正确的且符合题干要求的题支,才能当选。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89年邓小平提出了“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强调在国际事务中要“有所作为”。下列属于在20世纪最后十年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有所作为”的主要体现有
①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②与台北、香港一起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
③建立“上海合作组织”④稳定人民币汇率制止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恶化
[? ]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采用不同的外交政策,说明我国政府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②正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坚持联系的、发展的看问题?④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史学理论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知中国外交的阶段性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图一: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

(图二:1757年后,清朝只允许外国人在广州一地进行贸易,图为当时的贸易场景。)
(图三:近代通商口岸开放)

(图四:《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图五: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图六:新时期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上述六幅图片所体现的外交政策或方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我国为什么实施图四和图五所反映的那种外交政策?
(3)图一至图六客观地反映了百年来中国外交的风雨历程,你从中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参考答案:
(1)图一:重视对外交往;图二:闭关锁国政策;图三:被迫开放;图四:“一边倒”方针;图五:中美结束对抗,开始走向正常化;图六:对外开放政策。
(2)图四:新中国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孤立、包围、封锁;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社会主义苏联的强大以及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态度;加强中苏人民的友谊是促进经济恢复与发展的需要。 图五:美国在亚洲具有明显的战略收缩和保守倾向;改善中国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3)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坚持独立自主、对外开放,才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它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演变,进而理解弱国无外交。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