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雅典民主政治家伯里克利在一次演讲中说 “我们的制度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摘自《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会门下。或有未当,
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三: 美国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目的是要实现大多数人的民主,而不是少数人的民主。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政治理论……创造适合中国国情、能够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实现形式。这些与当时国民党的统治制度形成了鲜明对照,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并得到人民的拥护。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请回答:
(1)根据以上图文资料,分别指出其政体的性质。(4分)
(2)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三图的政体在权力结构上有何异同?(6分)
(3)材料一和材料四的国家分别采取哪些重要措施来保障公民可以参政议政的?(6分)
(4)材料一宣称其民主是“多数人的民主,而不是少数人的民主”,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4分)
参考答案:
(1)奴隶制公民民主(制),封建君主专制,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社会主义人民民主专政(制)。(4分)
(2)同:中央集权制,中央政府部门的事权有一定分工。(2分)
异:材料二君权至高无上,个人独裁专制;材料三三权分立,权力制约与平衡,民主政治。(4分)
(3)材料一的措施:公民大会、陪审法庭、津贴制度等(3分)。材料四的措施: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4)材料一是奴隶制公民民主,其公民只占总人口的极少部分,妇女、奴隶和外邦人均没有公民权,所以不是多数人的民主,而是少数人的民主。(4分)
本题解析:第(1)问是对古代雅典、中国古代唐朝、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体的考查,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第(2)问解答时要注意二者的共性,即中央集权,而且中央内部有权力的分工,分析不同点时要注意其实质,一为专制政体,一为民主政体;第(3)问解答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各自设立的能保障民主的政治制度,对雅典来说,着重指通过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的措施来保障民主的实施,对中国来说,着重指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来保障民主的实施;第(4)问结合雅典民主政治姝局限性,即雅典的民主政治只是奴隶制公民民主,其公民只占总人口的极少部分,妇女、奴隶和外邦人均没有公民权,所以能够判断其观点是错误的。
考点:本题考查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古代中国政治制度、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点评:对于政治文明史,高考考查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基本概念的准确理解,如三省六部制,君主立宪制等;(2)从纵向上看,高考试题着眼于某一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如2011年全国文综(新课标卷)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演变的考查。(3)从横向上,考查的重点在同时期中西方不同政体的比较,如雅典民主政治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建立原因、内容、影响方面的不同;近代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确立的不同政体比较。(4)把政治文明与物质(经济)文明、精神(思想文化)文明相联系考查历史阶段特征。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承德外八庙中的小布达拉宫位于承德避暑山庄的正南方。下图是小布达拉宫门口的一只威风凛凛的石象,但大象的腿却是跪着的。对此现象的理解最接近事实的应该是

A.大象在佛教中的地位相对比较低,只能是跪立的
B.大象跪立表示对游客的欢迎
C.大象正对着皇家园林避暑山庄,表示对皇权的臣服
D.这种设计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承德避暑山庄曾是中国清朝皇帝的夏宫。是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避暑山庄兴建后,清帝每年都有大量时间在此处理军政要事,接见外国使节和边疆少数民族政教首领。这里发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重要遗迹和重要文物,成为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最后形成的历史见证。大象正对着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应该表示对皇权的臣服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唐代政治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柳宗元对于周秦之失的评价
A.反映出西周政治制度的落后性
B.指出了秦朝制度的先进与暴政而亡的事实
C.抹杀了分封制对于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D.全面客观地分析了宗法制与郡县制的时代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题干中两个“制”字均指制度,柳宗元认为周朝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血缘的亲疏,最终导致地方上诸侯混战,实行的分封制是周朝灭亡的重要原因;而秦朝的灭亡是由于秦朝的暴政,不是秦朝在地方上实行的郡县制。A项只是对西周政治制度的评价,较为片面;柳宗元只是指出了分封制的缺陷,并未抹杀其积极作用,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宗法制,排除D项。本题选B。
点评: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从分封制、郡县制到行省制,表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成演变,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分封制度主要盛行于奴隶社会的西周时期。在中国进入封建社会以后,之所以很少有朝代采取分封制度,主要原因在于分封制度的实行严重影响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稳定。即使实行过分封制度的王朝最终也必然要采取措施削弱分封势力,强化中央集权。郡县制在否定分封制的基础上得到确立和发展,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巩固,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对后世影响深远,行省制度有利于各族人民交流和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使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加强,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为我国明清以后的地方行政区划奠定了初步基础 。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关于西周宗法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B.年长者在宗族内地位最尊
C.大、小宗之间只是家族等级关系
D.历代诸侯都是大宗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宗法制度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是正妻所生的长子。在宗法制中,大小宗之间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上的隶属关系,大小宗之间是相对的,诸侯相对于周王来说就是小宗。所以答案选A。B、C、D三项是错误的。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据史书记载:西汉文帝曾问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判案多少起?收支多少钱粮?”周勃惶恐不能答。左丞相陈平辩解说,这些都不是丞相的事情,“使公卿大夫,主管具体事务的官员都尽到自己的职责,才是丞相之责”。这里所强调的是,丞相拥有
A.审议决策之权
B.监察百官之职
C.上传下达之责
D.专司行政之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使公卿大夫,主管具体事务的官员都尽到自己的职责,才是丞相之责”。可知强调的是监察百官的职责,因此选B.
点评: 材料型选择题一般采用信息推断法:读懂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结合教材知识迁移分析。对四个选项进行分析比较,排除与材料明显不符的选项或结论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的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