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反对意大利法西斯的重大事件不包括:
A.发动阿拉曼战役
B.召开德黑兰会议
C.发表《大西洋宪章》
D.登陆西西里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实际上,此题是要求选择四个选项中哪个事件和同盟国反对意大利法西斯没有关系,联系教材可知,阿拉曼战役英军在北非战场打败德意法西斯,实现北非战场转折的重要战役,《大西洋宪章》是美英联合发表的倡导自由和平,反对侵略的宣言,针对所有发动侵略战争的法西斯国家,而登陆西西里岛是英美联军攻入意大利本土的重要战役,B项德黑兰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协调对德作战,开辟第二战场,和意大利没有关系,答案为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影响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尤其是C项不容易排除,因为此宪章中没有直接涉及意大利,需要学生展开联系。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0世纪初,德国极力改变现状,积极备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国家
| 英国
| 沙俄
| 法国
| 德国
| 日本
| 美国
|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 14
| 2.6
| 6
| 16
| 1
| 38
|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米)
| 3 350
| 1 740
| 1 060
| 290
| 30
| 30
|
殖民地人口(万人)
| 39 350
| 3 320
| 5 550
| 1 230
| 1 920
| 970
|
?
材料二? 1902—1914年德、俄、法、英军费开支增加情况统计表
国家
| 德国
| 俄国
| 法国
| 英国
|
军费开支增长率
| 270%
| 110%
| 80%
| 19%
|
?
材料三?人类最可尊敬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揭示和显露出来的。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永久和平是一个梦,并且还不是一个美梦,而战争是上帝安排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在战争中得到发展的是人类的最高贵的美德,包括勇敢、克己、忠于职责,以及甘冒生命危险的自我牺牲。 ?——德军参谋总长毛奇
(1)依据材料—,指出德国在当时处于怎样的地位?(4分)为此,德国提出了怎样的要求?(2分)
(2)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为实现上述要求所采取的措施。(5分)
参考答案:
(1)地位:德国经济高速发展,工业生产超过老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法居于世界第二位,而殖民地占有份额远远少于英法居于世界第四位。(4分)
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2分)
(2)措施:大幅度扩军和增加军费开支;煽动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发动战争;拼凑三国同盟军事集团;将科技进步成果应用于军事等(5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在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中,出现了飞机、飞艇、毒气弹、坦克等新式武器。这些武器的使用?
A.加剧了战争的惨烈程度
B.使英、德分别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C.大大加速了一战结束的进程
D.使战争双方力量对比发生根本变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的有关内容。由题意可知,在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中,出现了飞机、飞艇、毒气弹、坦克等新式武器。这些武器的使用加剧了战争的惨烈程度,A正确,故本题选A。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战役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日德兰海战?②马恩河战役?③索姆河战役?④凡尔登战役?
[?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民二年(1913年)以来,梁公士诒虽非身当外交之冲,然实隐持外交大计。欧洲大战忽起,各国因地理与利害之关系,纷纷加入,或合纵、或连横。当民四年,各国驻华公使力劝我国最高当局参加世界大战,并以利害相诱抉。斯时情势混沌,孰得孰失,何去何从,极难分辨。且事关中华民族之兴衰,未易于孤注一掷,以贻民族无涯之戚。设中国永不参加,则战胜国所得胜利品,势不分予中国;设中国明予参加,则无船无械无饷,终至参而不战,必受各国责难。于是梁公决定明守中立,暗事参加……
——白焦《世界大战中之华工》引梁汝成语
材料二?“一战”期间,十四万华工在中国政府和协约国政府的安排下,背井离乡,驰援欧洲战场。在中国乃至世界近代史上,写下了悲壮的一页。
……抵达欧洲后,华工立即被送往战况最为紧急的法、比前线,交由英法军队支配,另有约一万名法招华工被美军借用,并有少数华工被送到中东、北非和巴尔干半岛。在工作安排上,法招华工多被安排到后方军工企业或与国防有关的民营企业。但中国参战后,华工也经常被派往前线;而英招华工则几乎被全部投放到前线。
……但凡战争所需,(华工)几乎无处不在,无所不为。在战火纷飞的欧洲,无休止的苦工、恶劣的生活供应、疾病工伤以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时刻威胁和剥夺着这些中国青壮的生命。……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华工一般都是多才多艺而且适应性强大”。在对所有外国劳工进行正式评估之后,英国陆军部队认为“华工是所有外国劳工中最优秀的……大多数劳工都能熟练地工作或者说能很快掌握工作技能,而且他们一直都在铁路、兵工厂和坦克车间高效率地工作”。
——摘编自张建国、张军勇《“一战”华工的足迹》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梁上诒在“参战”问题上主张中国“明守中立,暗事参加”的理由。(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参战的有关史实。战后中国并未享受到战胜国的待遇说明了什么问题?(9分)
参考答案:
(1)“明守中立”的理由是中国当时缺乏参战的实力;“暗事参加”的理由是可以借参战的机会收回近代以来被列强夺取的领土和主权,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6分)
(2)史实:中国政府以派遣劳工的方式参战:华工被安排在“一战”主要战场的前、后方,从事最艰苦的工作;华工生活、工作环境恶劣,生命无保障;华工在战争中的优秀表现得到协约国的高度评价。(6分,任答三点即可)
说明:国家实力决定国际地位。(3分)
本题解析:
(1)一战爆发后,梁上诒认为如果“中国明予参加,则无船无械无饷,终至参而不战,必受各国责难。”所以“明守中立”;如果“中国永不参加,则战胜国所得胜利品,势不分予中国。”所以又决定“暗事参加”,以收回利权。
(2)“一战”期间,十四万华工在中国政府和协约国政府的安排下,驰援欧洲战场;华工经常被派往前线;
“无休止的苦工、恶劣的生活供应、疾病工伤以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时刻威胁和剥夺着这些中国青壮的生命”;“华工是所有外国劳工中最优秀的”。战后中国并未享受到战胜国的待遇说明国家实力决定国际地位,弱国无外交。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