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008年11月烟台市高二期中22题) (13分)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异彩纷呈,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他们又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创作者的心声、社会的喜好、历史的脉动和时代的风貌。其中,向世俗化的转变即是特点之一,世俗化完全是一个值得肯定的积极趋向,世俗化肯定现世生活,肯定大众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阅读下面图片:



?
《连年有余》
请回答:
(1)以上图画或文学作品,能体现世俗化的有哪些?(3分)
(2)任选两个加以说明。(4分)
(3)试分析呈现世俗化趋势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 《清明上河图》《连年有余》《二拍》。(3分)
(2)《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汴梁市井的生活情景;年画《连年有余》想象生动,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反映了世俗的审美趣味;小说《二拍》等作品中,商人第一次作为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更贴近民众生活。(任答一点2分,满分4分)
(3) 原因:手工业、商业的不断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兴起;印刷术的不断提高;传统重商意识逐渐淡化。(6分,任答三点即得满分)
本题解析:
第一问“世俗化”应是反映民间风情,贴近市民生活的作品。第二问从作品反映内容来思考。第三问从经济、观念、社会状况等角度来回答。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是
A.远古时代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B.战国帛画《人物龙风图》《人物驭龙图》
C.东汉壁画《夫妇宴饮图》
D.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据所学可知,战国帛画《人物龙风图》《人物驭龙图》,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故答案为B。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从汉字“龙”的四种书体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汉字(?)

①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②由象形文字逐渐符号化,成为表音文字
③与书法相伴而生?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联系所学知识,②由象形文字逐渐符号化,成为表音文字,说法错误,汉字是表意文字;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说法错误,是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故此题应选B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张旭被誉为一代“草书圣手”。他的书法艺术(见右图)最突出地反映了( )。

A.开拓奔放的时代风貌
B.世运转衰的社会趋势
C.拜金逐利的社会风气
D.崇尚理学的社会规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张旭生活在唐朝,是唐朝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特点所造就的辉煌,体现了张扬的个性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如同李白的诗。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在2010年5月1日开展的上海世博会上,中国馆展出国宝级画卷——《清明上河图》的巨幅放大电子动态版,引起广大参观者的热烈追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吸收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B.以文人画为特色,讲究借物抒情,追求意趣
C.以风俗画为亮点,描绘北宋京城的繁华
D.题材广泛,场面宏大,反映了唐朝时的盛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