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把理性引进神学,用“自然法则”来论证“君权神圣”说的是(?)
A.托马斯·阿奎那
B.詹姆斯一世
C.马基雅弗利
D.霍布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是独立,什么是自由。自由是按法律的要求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如果一个人做法律禁止的事,那他就不再自由了,因为其他人都拥有这个权利。立法与政体原则相适应……民主政体下对平等的热爱就是把个人的野心限制在特定的范围内,有丰功伟绩的人也不能例外,他们应该更为平等服务。?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清初之儒,皆讲“致用”,所谓“经世之务”是也。(黄)宗羲以史学为根柢,故言之尤辩。其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录》也。……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则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而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钞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德斯鸠的主要精神,结合所学回答其主张的历史背景。(9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此等论调”指的是什么?阐述“此等论调”与“民权共和之说”的关系。(6分)
参考答案:(1)精神:把法律置于决定地位,保障人民的自由、民主权利。(3分)
背景:①17——18世纪,西欧的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推翻旧制度。②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人类可能征服自然,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6分)
(2)“此等论调”指的是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限制君权的主张。(2分)关系: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政治思想,如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4分)
本题解析:(1)从材料“自由是按法律的要求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可以看出孟德斯鸠重视法律的作用,认为行使个人自由不能违背法律,法律保障人民的自由民主权利。启蒙思想产生的背景可以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思想等几个方面分析。(2)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当时主张的是君臣平等。这种思想对后来的反对君主专制统治起了重要的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洛克与卢梭都提出了有关国家方面的学说或主张,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任何人放弃其自然自由并受制于公民社会的种种限制的唯一的方法,是同其他人协议联合组成为一个共同体,以谋他们彼此间的舒适、安全和和平的生活,以便安稳地享受他们的财产并且有更大的保障来防止共同体以外任何人的侵犯。无论人数多少都可以这样做,因为它并不损及其余的人的自由,后者仍然像以前一样保有自然状态中的自由。当某些人这样地同意建立一个共同体或政府时,他们因此就立刻结合起来并组成一个国家,那里的大多数人享有替其余的人作出行动和决定的权利。
——(英)洛克著《政府论》
材料二: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特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
——(法)卢梭著《社会契约论》
(1)洛克认为人们保障他们的财产和维持舒适、安全和和平的生活的办法是什么,根据这种办法,人民拥有什么权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卢梭在国家学说方面提出了什么主张,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指出国家和人民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人们自愿地联合成一个共同体(国家)。在国家这种共同体中,人们仍然像以前一样保有自然状态中所拥有的自由,而大多数人享有替其余的人作出行动和决定的权利。
(2)主张:建立契约国家,政府官员是人民的公仆,受人民严格监督。关系:国家是人民通过契约这一形式自由协议的产物,国家必须保障这一自由;国家主权在民,推行民主政治,人民和政府官员应该共同维护国家的利益和统治。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世界各国人民力求实现的社会理想。在近代史上,首次明确主张一切人都应服从法律的统治,并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思想家是( ? )
A.斯宾诺莎
B.阿奎那
C.洛克
D.卢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政体是自由的,而公民却毫无自由;或者是,公民可能是自由的,而政体却无自由可言。在这两种情况下,前者是政体在法律上是自由的,而事实上不自由;后者是公民在事实上是自由的,在法律上不自由。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民权者,所以拥护宪法而不使败坏者也……故苟无民权,则虽有至良极美之宪法,亦不过一纸空文……宪法与民权,二者不可离,此实不易之理,而万国所经验而得之也。
——梁启超《立宪法议》
请回答:
(1)孟德斯鸠推崇何种政体?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提出这一主张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的社会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梁启超和孟德斯鸠思想的异同。(9分)
参考答案:(1)政体:英国式的开明君主制(或君主立宪制)(2分)
背景: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壮大;政治——封建专制统治阻碍社会进步;思想文化——人文精神的发展和自然科学的进步。(4分)
(2)相同:都认为宪法或法律与公民权或公民自由是不可分割的;都突出强调法治。(5分)
不同:梁启超强调宪法与民权相互保障;孟德斯鸠主张用法律限定公民与政体的自由度。(4分)
本题解析:(1)政体:根据孟德斯鸠在材料中的说法,他认为当时的政体在事实上是不自由的,公民在法律上是不自由的,他所希望的政体应该既体现政体在法律和事实上的自由,也体现公民在法律和事实上的自由,结合所学知识,即英国式的开明君主制(或君主立宪制)。背景:需要结合所学知识与孟德斯鸠所生活的年代18世纪去考虑,即当时在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壮大;政治上,封建专制统治阻碍社会进步;思想文化上,人文精神的发展和自然科学的进步。
(2)由材料一中的“前者是政体在法律上是自由的,而事实上不自由;后者是公民在事实上是自由的,在法律上不自由”和材料二中的“宪法与民权,二者不可离,此实不易之理,而万国所经验而得之也”等信息可以比较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来。相同:都认为宪法或法律与公民权或公民自由是不可分割的;都突出强调法治。不同:梁启超强调宪法与民权相互保障;孟德斯鸠主张用法律限定公民与政体的自由度。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