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中国第一部“机械工程学”——《奇器图说》是17世纪初欧洲传教士与中国学者共同翻译、编写而成的。以下情况有可能出现的是
①该书吸收了伽利略研究成果
②该书介绍了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③后来的中国学者对该书不予重视乃至贬斥
④该书反映了中国近代以来西学东渐的现象
A.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时间的记忆与把握的能力。题干中的关键语是“17世纪初”,那只有在此之前已经发生的历史才有可能出现。伽利略死于1642年,所以符合题中的时间要求;牛顿在1687年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提出运动三大定律,属于17世纪末;17世纪属于中国明清之际,后来的闭关锁国证明了③是对的;中国近代从1840年开始,故④的说法错误,①③组合是正确的。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沈括《梦溪笔谈》卷三云:“予出使至磁州,锻坊观炼铁,方识真钢。凡铁之有钢者,如面中有筋,濯尽柔面,则面筋乃见,炼钢亦然。但取精铁锻之百余火,每锻称之,一锻一轻,至累锻而斤两不减,则纯钢也,虽百炼,不耗矣。此乃铁之精纯者,其色清明,磨莹之,则黯然青且黑,与常铁迥异。亦有炼之至尽而全无钢者,皆系地之所产。”对材料中信息理解准确的是
A.“纯钢”是百炼钢原料
B.“一锻一轻”是由于偷工减料造成的
C.“累锻而斤两不减”应是相对而言的
D.“炼之至尽而全无钢”是技术的原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2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歇动力。”在漫长的古代文明进程中,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领域群星璀璨,卓越的创新文化成果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些还成为近代文明的助推剂或催化剂,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
材料一: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到:“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二:《中国清代科技史》中写道:“如果把中国科技发展史比作一只航船,那么当我们翻开它几千年的航行日志时,就会发现,顺治元年至宣统三年(1644~1911年),这268年的航程是如此艰难曲折。鸦片战争前,水浅风弱,驶速迟缓;驶出中世纪的港湾后,它虽然易桅换桨,可又面对着险恶风云和那般多激流险滩。”
材料三:据1949年10月调查,全国科技人员不足50000人,其中专门从事科研工作的还不到500人。全国专门的科研机构只有30多个。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只有22个研究单位,200多名研究人员。
——《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四: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六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的累计达到1400多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通过材料一,我们可以得到关于古代中国科技的什么信息?(2分)你还有哪些医学和农学的史实能够证明古代中国科技“让西方人望尘莫及”。(4分)
(2)材料二说明了我国古代科技出现了什么问题?你认为造成这种问题的关键在哪里?(4分)
(3)材料从材料三到材料四,我国科技领域发生了什么变化?材料四的史实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4)材料三中的现象不是偶然间形成的,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哪些因素促成了这种现象的出现?(6分)
(5)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高科技发展迅速,知识经济兴起,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全球化进程加快等特点。为此,党和政府作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2分)
参考答案:
(1)古代科技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转型(2分)
医学上:《本草纲目》(2分)
农学上:《农政全书》(2分)
(2)说明了古代中国科技开始衰落,发展曲折(2分)
关键在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使古代科技缺乏必要的内在动力(2分)
(3)新中国初期我国科技基础力量薄弱到改革开放后实力增强;(2分)
说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2分)
(4)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十一后三中全会的召开,为科技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第二,党和政府对发展科技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第三,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和创新精神。
(5)战略决策: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分)
本题解析:(1)从材料“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可以分析的出中国的三大发明对欧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欧洲的社会的转型。第二问可以直接列举一些中国古代的科技方面的成就。(2)从材料“顺治元年至宣统三年(1644~1911年),这268年的航程是如此艰难曲折。鸦片战争前,水浅风弱,驶速迟缓;驶出中世纪的港湾后,它虽然易桅换桨,可又面对着险恶风云和那般多激流险滩”可以分析的出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在近代以后发展缓慢了下来。主要原因在于中国长期固守在小农经济的轨道上,社会上缺少科技发明的动力。(3)从材料三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建国初期科技实力还是比较薄弱的,从材料四可以分析的出,经过改革开放的推动,我国科技力量得到迅速的提高。从材料“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可以看出科技的力量。(4)此题考查的是我国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可以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党和政府的重视和科技工作者自身的努力等角度进行分析。(5)此题比较简单,我国科技方面的战略决策是科教兴国的策略。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2009年3月深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15题)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的科学理论是?
A.生物进化论
B.经典力学理论
C.电磁学理论
D.量子力学理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生物进化论、电磁学理论、量子力学理论不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排除A、C、D项;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科学理论。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科学技术、理论的突破是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下列科学技术、理论的突破和社会发展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
| 科学技术突破
| 社会发展
|
A.
|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创立
| 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
B.
| 电磁学理论的突破
| 世界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
C.
| 铁器、牛耕运用推广
| 中国进入农耕文明时期
|
D.
| 凯恩斯经济理论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来临
|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中国农耕文明在夏商周时期就确立了,当时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等,工具简陋,采用大规模集体协作的方式。故选C。A项牛顿经典理学是近代科学产生的标志;B项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D项主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点评:一般说来,科技的进步是由社会的需要推动的,在我国古代,由于农耕经济的需要,在涉及到农耕经济方面的科技取得了较多的成果;在近代西方,由于对技术的进步的需求,产生了工业领域里的革命,并且极大地推动了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