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1950-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

材料二 全国私营企业发展情况(1992-1997年)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材料一中三幅图反映了我国经济成分有何重大变化?结合新中国的经济政策分析造成这些重大变化的原因。?
?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
?
(3)根据材料分析,正确对待私营企业有何重大意义?
?
参考答案:(1)重大变化:从1950年到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所占比重迅速增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所占比重逐渐缩小,直到最后消失。原因:建国初期,人民政府没收国民政府的财产和官僚资本,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合理调整工商业,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1953-1956年,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制度。
(2)现象:20世纪末,私营企业迅速发展。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倡经济体制改革,积极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存的经济体制;中共十四大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促进了私营企业的发展。
(3)意义:正确对待私营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大问题;它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作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对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认识不到位的是
A.民族资本主义资本雄厚
B.发展数量少,规模小
C.随时都有破产和倒闭的危险
D.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政治改革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14年至1918年的史实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严重障碍是
[? ]
A、专制制度的压制
B、帝国主义的侵略
C、官僚资本的排挤
D、民族资本主义自身力量弱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民国初年,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但是发展较快的是轻工业。这意味着
①中国尚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②中国的工业基础还十分薄弱
③民国初年的工业发展无足轻重 ④中国工业的发展缺乏技术与资金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同文馆的学生并不多,1862年入学的仅10人,后增为30人,最多时也只有125人……同文馆完全按正规的学校来办,入校学生不仅学外语,还学中文和自然科学,学制严格,八年毕业……考试制度也很严格,月有月考,季有季考,岁有岁考,三年一大考。(选自《中国礼制风俗谈》)根据材料我们可以得到的确切结论是
[? ]
A.同文馆是中国最早的近代学堂
B.同文馆的创办者是洋务派官僚
C.同文馆的创办有利于培养翻译、科技等实用性人才
D.同文馆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