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毛泽东思想发展和成熟的标志是
A.毛泽东对陈独秀右倾错误的批判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C.《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D.中共七大的召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标志着列强瓜分狂潮开端的事件是
[? ]
A、三国干涉还辽
B、《马关条约》签订
C、德国强占胶州湾
D、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对戊戌变法运动兴起原因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是基础
B.民族危机加深是导火线
C.康梁的宣传发动是添加剂
D.西方政治学说的传入是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因此D项是错误的。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
材料二?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一一《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三?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梦蕉亭杂记》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
(2)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败。
参考答案:
(1)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希望通过变法,独立自强,尽快摆脱被瓜分的命运。
(2)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处理能力。戊戌变法一直是近年来命题的热点,本题考查了戊戌变法的背景和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应该说题目比较平和,不偏不怪。第(1)题,主要从所学知识入手解答,但是千万不能脱离材料,特别是要抓住材料的第一句话。第(2)题,首先看清要求,“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也就是说要严格按材料回答,不可脱离材料,这就要求学生有较高的阅读能力。仔细阅读材料可知,材料一,一方面说明了康有为要求变法的强烈愿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急于求成的心态。材料二,赫德、唐才常等人的态度可以说明变法内容贪大求全,变法理论有失偏颇,变法阵营内部意见分歧严重。材料三从变法给人的利益造成严重冲击的角度来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维新变法运动以失败告终,但其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改革
C.发展社会经济
D.促进思想启蒙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戊戌变法触犯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反对下很快失败。因此挽救民族危亡 、推动政治改革、发展社会经济都未能实现或作用有限。ABC都不对。虽然戊戌变法失败了,但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人民的觉醒。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D符合题意。
点评:19世纪40年代至19世纪末中国人寻求变革、振兴国家的思想历程。它经历了从“偏见”西方到“认同”西方;从主张“兵战”到主张“商战”;从固守“旧学”到学习“西学”再到提倡“新学”;从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度”的历程。这是怎样的历程呢?是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不断救亡图存的过程;是向西方学习由浅入深的过程;是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是中国逐渐走向近代化的过程,可以说,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还是中西文化不断交汇、碰撞、融合的过程。正是有了林则徐等一批又一批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地探索,中华民族才得以逐渐走向复兴!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