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在《春天的故事》里有这样一句歌词:“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问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其中“又是一个春天”到来的标志是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2、判断题 “经济特区”一词,1979年由中国首先提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在第一批经济特区设立后,我国增设的经济特区是
A.深圳
B.汕头
C.厦门
D.海南
3、判断题 ?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稳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 材料二 毛泽东认为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资产阶级都将存在,并企图复辟资本主义,这是党内产生修正主义的根源。他要求全党对阶级斗争问题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号召“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1964年,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进一步指出“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摘自席宣、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简史》
? 材料三 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要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
——《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人民日报》社论1978年12月25日)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中共“八大”提出关于我国当时主要矛盾的论断的依据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的论断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后期的中国引起什么社会现象?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和材料一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从中共八大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带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题 下图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时发行的纪念章图片。“实事求是”四个字成为这枚纪念章主题内容的理由是

[? ]
A、中共在这次会议上首次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
B、会议重新确立“实事求是”为党的思想路线
C、会议重视实际问题的解决
D、因为“实事求是”四个字是毛泽东题写的
5、判断题 下列关于城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又称城市化,是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
B.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C.建国后,我国的城镇化进展顺利
D.我国城镇化的道路是多种多样的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