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19世纪的蚌埠仅是个隶属于凤阳的偏远小镇,虽每逢集市,偶尔也有出售树木或木制家具的,但无人开设木行;1911年津浦铁路修成后,蚌埠一跃成为皖北水陆交通的枢纽,当地的木竹商号鳞次栉比,成为著名的木竹集散地。这最能说明 ?
A.便利的交通是推动近代化的重要因素
B.当地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C.交通的发展促进了蚌埠自然经济的迅速解体
D.木竹市场的形成推动了当地的近代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在19世纪的时候,安徽的蚌埠还是一个小镇,但是在铁路开通后,很快发展成为了交通的枢纽,个中的变化,全是因为交通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故选A。B项未涉及;D项自然经济的情况也未涉及;材料只是说了形成了木材的市场,但是木材市场形成后是怎样推动近代化的材料也未涉及。
考点:近代交通发展的影响。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的意思。与此相关的近代交通与通讯的其它领域的变化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动力经历了由人力到畜力、到利用自然力的变化。下图中的生产工具使用的动力是

A.人力
B.畜力
C.自然力
D.机械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图反映的生产工具是唐朝时期的灌溉工具筒车,使用动力为水力,水力属于自然力。答案为C。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史料记载:“(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民族工业的举步维艰
B.孟买棉纱质优价廉
C.手摇纺车的效率低下
D.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反映了传统手工业的饿衰败,这标志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三代农业有较大发展的原因是
①统治者重视农业? ②井田制的推行? ③采取集体耕作方式? ④青铜农具的大量使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通过分析三代农业发展的原因后找出三代农业发展的共同原因。通过分析可以很容易看出“④青铜农具的大量使用”不符合史实可排除。①、②、③对三代的农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明清两代在苏州和杭州都设有官局,其主要功能是
A.专门生产供宫廷消费的丝织品
B.专门管理民营丝织业的政府机构
C.专门收购丝织品的官办店铺
D.专门向民营丝织业收税的税务部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