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宋代朱彧在《萍洲可谈》中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该记载表明,指南针在宋代已经用于
A.地理研究
B.天文观测
C.迷信活动
D.航海辨别方向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从材料信息“舟师识地理”、“阴晦则观指南针”可知这一时期指南针已经用于航海。所以答案选D。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为了完成下列“中外文化交流”时间轴,在“?”处应填上

A.日本派出遣唐使
B.严复所译《天演论》发表
C.火药传入阿拉伯地区
D.利玛窦和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日本派出遣唐使在唐朝时期,A排除;严复所译《天演论》发表与甲午战后,宣传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并于1897年12月在天津出版的《国闻汇编》刊出,B排除;13世纪火药是由商人经印度传入阿拉伯国家,C排除;利玛窦和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在明朝,所以答案选D.
考点: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早期的西学东渐·西学的传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詹姆斯·格雷格在《牛顿传》中指出:“按照牛顿力学,世界只是一架结构复杂而又不失精巧、严密的机器,只是由于物质系统的作用,偶尔需要隐秘的监护人出来干预,从而维护机器系统的正常运转……这样一来,人就没有依赖了,在宇宙就只能靠自己了。”其中“隐秘的监护人”应指
A.牛顿力学
B.万有引力定律
C.上帝
D.宇宙机械系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687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把物体的运动规律概括为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由此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即牛顿力学体系。牛顿力学体系正确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把过去一向认为是截然无关的物体运动规律概括在一个统一理论中,实现了自然科学的第一次理论性的大综合,这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个飞跃,从而将造物主从无生命领域驱逐出去。材料中“隐秘的监护人”指的就是造物主——上帝。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08年8月8日的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字,用活字印刷的表现方式,深刻鲜明地展示在全世界面前。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文明中最辉煌的成就,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西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隋唐时期已经有了活字印刷的书籍
C.关于火药的最早记载出现在唐末
D.宋代在航海交通上已使用指南针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不对,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B不对,隋唐时期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的书籍;C不对,关于火药的最早记载出现在唐代初期。因此选D。
点评:复习古代科技时,突出把握三大发明的发明演变历程及影响,联系近代西方科技分析比较,突出中国古代科技具有重实用轻探究的特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磁针是铁打磨成的,铁属金,按五行生克说,金生水,而北方属水,因此北方之水是金之子。铁产生于磁石,磁石是受阳气的孕育而产生的,阳气属火,位于南方,因此南方相当于磁针之母。这样,磁针既要眷顾母亲,又要留恋子女,自然就要指向南北方向。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介绍了我国最早的指南工具“司南”
B.借用了阴阳学说的某些思想
C.科学地解释了磁针指南的原理
D.该理论促进了指南针的发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指南针。从材料描述磁针的形状可知不符合司南的特征;材料从阴阳学说的角度解释磁针指南现象,并不科学。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