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欧共体成立后,在哪些领域进行了密切合作?①建立了关税同盟?②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③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并加强科技合作?④实行共同的外交政策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欧共体的性质,也考查对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欧共体成立后,主要在经济领域合作,政治领域合作是努力方向,还没有实行共同的外交政策。第④点应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鸦片战争尽管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但战后英国对华贸易并未像英国人预期的那样迅猛增长,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贫困,购买力低下
B.中国商品经济不发达
C.中国开放的商埠太少
D.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当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国门后,英国商品并未能在中国大量倾销,根本原因是封建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答案是D。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图是民国初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产品销售量示意图,出现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是
1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B.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D.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从1912年到1918年,我国民族工业的到迅速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一时期西方正是在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在这个夹缝中,民族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故选C。A项是在1895年;B项说的是现象;D项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点评:民族工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包括民族工业的产生、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黄金时期和衰落萎缩时期等都是重点。每个阶段出现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2分) 世界政治格局是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对抗、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
材料二?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表示:“美国的政策目标从长期来看,必须是结束大陆中国与世界社会隔绝的状态和使我们同大陆中国的关系正常化。”
材料三?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崭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1)材料一中“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运用所学知识各举一例论证该观点。(4分)
(2)尼克松在任期间,在调整同中国关系方面进行了那些活动?有何历史意义?(4分)
(3)“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你认为这一世界政治格局的出现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参考答案:(1)亚洲: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2分)
欧洲: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德国的分裂和柏林墙的修筑等。(2分)
活动: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2分)
意义:促成了中美关系的缓和;促进了中日建交;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2分)
(2)格局: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2分)
(3)影响:促进了大国关系的缓和;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既提供了机遇,又提出了挑战。(答出两条即可得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和“小麦亩产120000 斤”“皮棉亩产5000斤”“一棵白菜500 斤”等文章。
材料二:“大跃进”时期的宣传漫画。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中的现象发生在哪一年?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所导致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3.要提高农业产量,正确的做法有哪些?
参考答案:(1)1958年。原因:中共主要领导人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度,受“左”倾影响,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认识不清。
(2)说明问题: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农、轻、重比例要协调发展;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要科学指导,不能瞎指挥;必须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等。
(3)正确做法:合理的规划;种植高产品种;利用科技等。
本题解析:
本题是图片信息题,反映了“大跃进”时期“左”倾错误。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把握。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