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从商朝甲骨文演变到现今使用的汉字经历了三千多年,下图所示说明了文字演变的主要规律是由繁到简、从难到易。决定其如此演变的因素有
①古代帝王所创造 ②受书写工具影响 ③有利于交流传播 ④摒弃文化传统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选择题 宋朝的两位豪放派大词人,有人这样评价,一个如日出时的万马奔腾,长啸遨游;一个如日落时两军生死鏖战,纵是不悦耳的呐喊,也出自肺腑的悲壮沉郁。这两位词人是( )
A 辛弃疾 苏轼 B 陆游 辛弃疾 C 苏轼 辛弃疾 D 陆游 李清照
3、选择题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将于2011年发射首台超级太空望远镜。回眸历史,我国古代曾制造出许多领先于世界的天文仪器,其中元代科学家的主要成就是( )
A.制成浑仪
B.造出简仪
C.制成天文望远镜
D.发明珠算
4、综合题 (26分)科学技术、教育和学术理论的发展对社会发展有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讨下列问题。
材料一:16至17世纪中国与西方的科技成就简表
中国
| 西方(欧洲)
|
①明代徐光启编著《农政全书》 ②1637年,宋应星《天工开物》刊行 ③明代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
| ①1543年,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 ②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 ③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起完整的理学体系。
|
材料二: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材料三: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清世宗实录》
材料四: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工作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试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试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
——《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致瓦·博尔吉乌斯》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6-17世纪中西科技的差异。(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科技水平的地位发生的变化。(2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说明“16世纪以后,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的原因。(6分)
(4)结合材料四与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个人因素四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诞生和迅速发展的原因。(8分)
(5)基于以上分析,请你简述从西方科技发展变化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6分)
5、判断题 四大发明之所以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重要标志,是因为四大发明
[? ]
A.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B.在推动人类进步的过程中作用巨大
C.发明时间长,技术含量高
D.领先西方时间长,历史悠久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