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比较,最确切表述了二者区别的是
A.战争目的不同
B.对周王室态度不同
C.称霸形式不同
D.社会性质内容不同
2、判断题 右图是以“封”字为图案的一枚邮票,金文中的“封”字,

写作
或
,从字形上来看,具体行动就是划定疆界,植树为帜。
而右图则是以中华百家姓的姓氏出现。那么,这个姓氏的由来是
A.地名
B.植树的过程
C.人名
D.祭祀
3、判断题 “邓氏自中与后累世宠贵,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将军以下十三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后汉书·邓禹传》)这种状况出现是由于当时
[? ]
A.世袭制的实行
B.按军功受爵的结果
C.察举日益注重门第
D.科举择优录取的结果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原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循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贞观政要》
材料三: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戴胄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初年,皇帝的一道意旨中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3分)尚书省填写“奉行”后,具体交给哪些部门去执行?(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4分)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6分)
5、判断题 史载,魏晋时设中正,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中正由现任中央官员兼任。由此可知,政府实行九品中正制的主要目的在于
A.巩固门阀士族统治
B.加强中央集权
C.保证选官的公正性
D.注重门第家世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