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深远影响是?
A.平息了农民不满余粮收集制而发动的暴动
B.改善了人民的极端困苦的生活
C.恢复了国民经济
D.探索了一条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A、B、C三项是新经济政策比较直接和比较明显的影响和直接的效果。从深远影响的角度来看,新经济政策不但是列宁对俄国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也为整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借鉴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21年列宁对美国商人阿曼德·哈默说:“我们是个落后国家,资源丰富而未经开发。美国可以在这儿找到原料和销售机器的市场,以后还可以在这里推销工业产品。而我们需要美国的技术和方法,以及美国的工程技术人员。”列宁这次谈话的背景是苏俄正在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经济建设五年计划
C.实行新经济政策
D.实施农业集体化政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材料可以分析出列宁希望引进美国的资本发展经济,这体现了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新经济政策主张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故选C。A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否定了商品货币关系;BD项错误,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斯大林时期开始的。
点评:新经济政策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调节生产,在此基础上,苏俄的经济得到好转。此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的主要内容、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最大区别是(?)
A.对工农联盟和农业发展的认识
B.遂社会主义工业的政策和态度
C.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不同
D.是否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即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其弊端是否定价值规律、市场机制;而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利用商品货币、市场关系来扩大再生产,故两者最大的区别为D项。?
点评: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可以得出这样的教训: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没有现成的固定的模式,只有根据本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反复实践,才能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思考十月革命胜利后的苏俄(苏联)和民主革命胜利后初期的中国存在的社会经济问题,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两国革命胜利之时社会经济状况的异同点。
(2)分别指出苏维埃国家(苏俄、苏联)与中国对本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基本政策以及在基本做法方面的差异。
(3)试从两国革命性质的角度说明形成其基本做法差异的原因。
参考答案:
(1)①相同点:小农经济占有优势;革命胜利后,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经济受帝国主义封锁。②不同点:俄国十月革命是在帝国主义国家取得革命胜利,资本主义工业有一定基础;中国民主革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取得革命胜利,工业基础相当薄弱。
(2)①基本政策:苏俄是在十月革命胜利后把大工业收归国有,企业受工人监督;之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把中小企业也收归国有,进行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实践;新经济政策曾部分恢复资本主义;斯大林时期,新经济政策逐步取消,生产资料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支配地位,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新中国成立初期,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并进行合理的调整,在企业中进行民主改革与生产改革;随后,中共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通过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它们走上社会主义道路。②差异:苏俄(苏联)的基本做法是没收私人资本;中国实行“赎买”政策,实现和平过渡。
(3)形成差异的原因: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中国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在革命中,两国资产阶级的历史地位不同。
本题解析:本题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苏联和建国初期的中国在对待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问题上的不同政策为主题,考查了学生归纳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要从小农经济占优势、无产阶级掌握国家经济命脉及两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程度等方面分析两国经济状况的异同点;第(2)问,要从基本政策和基本做法两个方面具体分析两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历程;第(3)问,要立足社会主义革命和民主革命的不同性质分析政策差异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在我们这里弦绷得太紧了。把它绷得太紧,使商品荒更加尖锐化,已经不行了,不从供求平衡角度作详尽的分析,这自然不是“表面的”缺点,不是“形式上的”疏忽,而是一个深刻的内在的错误,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表现对建筑材料等等的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
——布哈林《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1928年9月)
材料二 如果撇开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抽象地来讲,我们当然可以用比较缓慢的速度进行工作。但是问题在于:第一、不能撇开内部和外部环境;第二、如果从我们周围的环境出发,那就不能不承认,正是这个环境促使我们迅速发展我国的工业,我们是在一个技术非常落后的国家内取得了政权的,假如我们的工业和技术像德国那样发达,假如我国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像德国那样大,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在我们这里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迫切了,假如我们不是唯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而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之一,假如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其他比较先进的国家,也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就不会这样迫切了。
——斯大林<论国家工业化和联共(布)党内的右倾》 (1928年11月)
材料三 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是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斯大林强调高速度发展工业的原因并说明斯大林与布哈林在工业化问题上侧重点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经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原因:巩固和保卫苏维埃政权。不同:布哈林强调按经济规律发展工业,主张放慢发展速度;斯大林强调从当时国内外实际情况出发,主张加速发展工业。
(2)从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实际出发,调整和处理好农、轻、重关系,统筹兼顾,不断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之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