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进程中出现过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标志这一局面结束的事件是
[? ]
A.二月革命的爆发
B.《四月提纲》的提出
C.七月事件的发生
D.十月革命的胜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得出上述认识的时间应在
[? ]
A.二月革命时期?
B.十月革命时期?
C.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D.新经济政策时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十月革命后,苏俄(苏联)的经济体制进行了调整。其中表述全正确的是

[? ]
A.颁布时间
B.实施背景
C.措施
D.评价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图为1937年创作的苏联雕塑《工人和集体农庄女庄员》,根据这一雕塑创作的时代背景我们可以得出的信息不会有? ( )。

A.二五计划完成
B.基本实现国家工业化
C.工农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
D.农业集体化已经实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苏联工农业总产值从来没有跃居世界第一位,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7分),中国、苏联、美国关系错综复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了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全面合作,确立了中苏之间的同盟关系。……同时宣布,苏联将其在东北自日本手中所获得的财产,及过去在北京兵营的全部房产,无偿移交中国政府。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下册》(1950年)
材料二
1955年,苏联和东欧七国在华沙缔结《友好互助条约》,从而建立了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华沙条约组织。华约与北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摘自人民版历史教材《必修一》
材料三
在外交方面,勃列日涅夫奉行霸权主义,…… 70年代中期,苏联随着自己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加紧了苏美争夺。
——摘自吴于廑等《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20世纪40年代,美国全面推行霸权主义,请指出其具体表现。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新中国的积极作用。(7分)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时苏联的执政者是谁。并指出其执政期间苏联最大的政治事件及中国方面对此事件的反应。(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时期苏联加紧与美国争夺的国内条件。此时,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简述中美关系解冻对中国外交关系的意义(6分)
参考答案:
(1)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3分)保障中国在保卫和平、维护独立与主权斗争中不至于孤立无援;获得了苏联的援助和巩固了中苏两国友谊。保障了新中国的国防安全。(4分。)
(2)赫鲁晓夫;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2分)中国反应:肯定对破除斯大林个人崇拜并揭露错误有积极意义;但对全盘否定斯大林会的做法不赞成。指出中国要以苏联为鉴,探索适合中国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3分)
(3)条件:勃列日涅夫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苏联的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一跃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3分)意义:中美关系的缓和,成为中国外交实现重大突破的关键;中国迎来了第三次建交高潮。(2分)
本题解析:(1)考查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美国霸权主义的变现可结合美苏冷战的具体表现从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来回答,《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新中国的积极作用可结合新中国建国之初的国际环境以及外交方针来进行回答。(2)以史为鉴以苏联的改革考查我们对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与理解。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是苏联的执政者是赫鲁晓夫,当时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严重阻碍了苏联发展,改革迫在眉睫,打破斯大林模式是发展的需要,但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造成了严重的思想混乱,为苏联改革失败埋下了伏笔。(3)考查了没苏争霸及大国关系。第一小问可结合勃列日涅夫改革的结果来答,第二小问要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背景以及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来答。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