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材料一 我们认为奴隶制是道德上一个极大的错误,尽管并不要求有权在它存在的地方触动
它,但希望在我们的选票所能及的各准州把它当作一个错误对待。我们认为,由于对我们自
己尊重,对后代和创造我们的上帝负责,需要我们在我们的选票所能及的地方纠正这个错误,
我们认为那种性质的劳动会损害自由白人。总之,我们认为奴隶制是道德上、社会上和政治
上的一个祸害,之所以还要忍耐,仅仅因为它的实际存在使我们必须对它忍耐,越出这个范
围就必须把它当作错误对待。
——引自林肯1860年3月在康涅狄格州的演说
材料二?对于奴隶制的扩展决不能主张妥协。你一妥协,他们就又爬到我们头上来了,
我们的一切努力,就会付诸流水,早晚还得重头做起。……我认为宪法关于逃亡奴隶的条款
必须用最温和的方式实行,决不可加以抵制。
——引自林肯1860年12月给威廉·凯洛的复信
材料三?我在这场斗争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而既不是保全奴隶制,也不是摧毁奴
隶制。如果我能拯救联邦而不解放任何一个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需解放
所有的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需要解放一部分奴隶而保留另一部分,我也
愿意这样做。
——引自林肯1862年8月给霍勒斯·格里利的信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林肯对待奴隶制的基本态度和主张。?
(2)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林肯在哪些具体问题上态度有差别?他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3)材料三说明林肯在内战中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这原则与解放奴隶是什么关系?
(4)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林肯的立场和观点,你作何评价?
参考答案:(1)反对并谴责奴隶制。主张通过法律程序限制它的发展并逐渐取消它。
(2)在限制奴隶制发展上的态度坚决,在取消奴隶制上希望以民主的方式、温和的方式进
行。他遵循以法律为武器的原则。
(3)维护联邦的统—;解放奴隶服从于维护联邦统一。
(4)林肯作为美国总统必然要以维护统一为主要目标,这是可以理解的。内战使美国面临分裂的
危险,这是主要矛盾。解放奴隶的范围和时间应根据政治形势决定,这也是正确的。
本题解析:本题三段材料是林肯在内战前后,对待奴隶制的基本态度和主张、原则等,旨在考
查考生分析、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评价历史人物、历
史事件的能力。第一问、第二问、第三问关健是如何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如材料一中林
肯多次提到奴隶制是一个极大的错误、祸害,可知林肯的态度是反对并谴责奴隶制。第二问
从材料二中“奴隶制的扩展决不能主张妥协”可以得出林肯的态度,用“最温和的方式实行”
可知林肯的原则。第三问从“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可说明林肯在内战中的基本原则。难度
大一些是第四问,第四问关健是如何评价林肯的立场和观点?评价时一定要从当时的社会矛
盾来分析,内战使美国面临分裂的危险,这是主要矛盾。林肯作为美国总统力求解决这一主
要矛盾,维护国家统一这是值得肯定的,我们切不要以是否解放黑人奴隶、是否废除了黑人
奴隶作为评价标准,否则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国为君主立宪政体,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执行之权属于皇帝。这表明
A.德皇世袭、无限期
B.德国因行专制之实故难以迈进资本主义
C.德皇也是政府首脑
D.这是德国政治向民主化过渡的失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依据所学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以后德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所以B项错误,德国政府首脑为宰相,所以C项错误,宪法颁布后德国开启了民主政治化的历程,所以D项错误,所以选A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有人说,德意志帝国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下面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B.“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
C.“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D.“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皇帝由世袭产生,作为国家元首,拥有实权。皇帝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公布法律和决定对外政策。帝国宰相及内阁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帝国议会拥有立法权,但无权监督政府和首相,其立法权反而受到皇帝和联邦议会的制约。B、C、D都是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A是英国《权利法案》的内容,故选A。
点评:考查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还可以引用马克思的论述:“德意志帝国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主义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指出“对于一个联邦的持久存在,必要的文明同质性不亚于各成员的结盟需要。……有一个事实令人羡慕地便利了美国建立联邦政府。各州不仅有大致相同的利益、相同的起源和语言,而且处于相同的文明水平。这便使它们的联合几乎永远成为容易的事情。”这表明
A.独立战争后邦联政府被联邦政府取代的必然性
B.地区文明的同质性是联邦政府持续存在的保障
C.美利坚民族的产生是联邦政府建立的基本条件
D.政治体制的确立与改变必须结合本国实际情况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C项为无关项,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到邦政府的相关内容,所以排除AC两项。D项为错误项,对材料内容理解不准确,所以答案选择B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787年出席美国制宪会议的有55名代表,其中14人从事土地投机,24人从事高利贷活动,11人从事制造和造船业,40人为债券持有者,15人为奴隶主……他们代表了不同的利益集团,分别来自南方和北方,大州和小州……经过4个月的闭门会议和激烈争论,最终还是达成了妥协。因此美国1787年宪法能够体现各方的利益和要求,制定之后各方都能认真遵守,虽200多年依然如此。
材料二?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参议员到院议员人数为49人,其中同盟会员38人,占77.55%,有留学日本和欧美经历的为40人,占81.67%,40岁以下的议员有37人,占88.1%,35岁以下有37人,占71.43%。
这些人有革命热情,有向西方学习的强烈愿望,在制定约法时,意见往往“高度一致”,由此固然能够制定出一部足够民主的宪法,但其制定人员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事实上,当时中国的立宪派、旧官僚、大地主、旧式知识分子、乡绅、农民、工人等的利益和要求在约法中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尤其是袁世凯的势力未能参与宪法的制定,因此他认为这是不公平的,便不遗余力地破坏宪法(1914年《临时约法》即被废除)。
——以上均摘自陈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比美国1787年宪法更为进步吗》
材料三? 1975年宪法把原来宪法的106条压缩为30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最高权力机关,通篇强调阶级斗争,……取消了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规定,取消了法院、检察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的规定等等。
——《我国宪法历次制定和修订的情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55名美国制宪会议代表的构成特点,并指出这一特点带来的积极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临时约法》制定人员的构成特点,并分析这一特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
(1)特点:制宪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积极作用:使得制定出来的宪法能够体现各方的利益和要求,制定出来之后各方都能认真而且长久遵循,宪法的相对稳定性对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6分)
(2)特点:以年轻的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同盟会员为主,成员比较单一,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影响:使得制定出来的约法不能够充分体现各方的利益和要求,制定出来之后未参与制定约法的各方不仅不遵守约法,甚至破坏,导致宪法短命而亡。(6分)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1787年出席美国制宪会议的有55名代表...他们代表了不同的利益集团,分别来自南方和北方,大州和小州...因此美国1787年宪法能够体现各方的利益和要求,制定之后各方都能认真遵守...”即可概括出55名美国制宪会议代表的构成特点,可以从各方利益、政治局面、经济发展的角度说明带来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1975年宪法...通篇强调阶级斗争...取消了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规定,取消了法院、检察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的规定等”即可概括《临时约法》制定人员的构成特点,结合该历史时期的背景即可说明这一特点产生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