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唐朝中期推行两税法,它在一定时期内产生的实际作用是
A.缓解了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
B.缓解了因均田制破坏造成的财政困难
C.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
D.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重在理解两税法推行的背景。随着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均田制无法推持。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国家的财政收入大为减少。为了解决财政危机,780年,唐德宗采取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它的实行在一定时期内使政府收入大大增加;但大地主千方百计把赋税转移到农民身上,农民负担更加沉重。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621年,一位葡萄牙商人说:“白银在全世界到处流荡,直至流到中国,它留在那里,好像到了它的天然中心。”对此说法认识正确的是
A.中国主导了当时的世界贸易
B.白银的流人推动了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
C.中国政府推行了积极的贸易政策
D.当时的世界贸易比较活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1621年,中国正处于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的对外贸易渐趋萎缩,A、C项错误。当时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B项与史实不符。从“白银在全世界到处流荡”可以看出,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比较活跃。故选D。
点评:明清时期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日益脱离世界发展趋势,堵塞了给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提供外部刺激的渠道,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是(?)
A.玉米、甘薯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
B.“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贵金属货币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发展趋势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清时期从整个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来看,资本主义是当时的潮流。明朝中后期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代表了这一时期的潮流。选项中C项是这一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所以应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试比较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的主要不同点,与以往的赋税制度相比,它们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些进步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不同点:一条鞭法征收役银,按人口、田亩多寡来承担;而“摊丁入亩”则是把丁税平摊在田亩中,废除了人头税。
进步性:(1)过去是以实物地租为主,现在则以货币地租为主,这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2)纳银代役和地丁银的规定,进一步减轻了农民负担,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比过去要松弛多了。
说明:(1)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而赋役征银正适应了这一发展要求;(2)人头税的废除,一方面产生了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松弛的结果,另一方面也说明由于明清统治者调整了生产关系,农民已没有再隐瞒人口的必要了。
本题解析:第一问,两者主要的不同点在于征税标准的不同。第二问中的进步性应主要体现在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等重要的历史发展趋势上。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一户所领织机不得逾百张,从抑兼并,过则有罚。”这一规定反映的实质是(?)
A.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
B.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清政府限制手工业的规模
D.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